原來,這個部落名叫甘來食部落。

在上次入侵大澤國的戰爭裏,這個甘來食部落損失了大半的青壯,再加上在內亂爆發之後,該部落因為支持新大汗,遭受過一次金魯汗直屬部落的襲擊。

因而從之前一個人口高達兩千人的大部落跌落為一個人口不足千人的小部落。

如此一來,這個甘來食部落對金魯汗的仇恨會有多麽深,就可想而知了。

在明白這些之後,方小悅說出一口流利的西宛語:“全軍就地休息,凡車輪高的男子斬!所有牛羊殺,慶功!”

隨著他的命令下達,該部落之中但凡身高超過車輪的男子盡數被斬殺幹淨。

實際上,這車輪斬便是西宛大草原上流行的戰爭風俗之一。

但凡一個部落打敗了另外一個部落,都會實行這種看上去極為殘忍的部落律法。

所謂的車輪是指西宛蠻族在遷移時常用的羅羅車,這種羅羅車的車輪在一米五左右。

因而車輪斬就是將戰敗部落裏身高超過一米五的男子盡數殺死。

這樣的好處就是獲勝的部落能夠震懾其它部落,同時不用擔心戰敗部落的反抗。

因為低於車輪的男子基本上都是小孩,這些小孩很容易就能夠被融入獲勝部落之中,成為獲勝部落擴張的力量。

而婦人也能夠讓獲勝部落生產更多的後代。

在吃飽喝足之後,奔馬營便緩緩離開,給予剩下那些婦人孩童少量牛馬羊之後,下令讓他們自行前往某個金魯汗直屬的部落報到。

當然,這一切都是用計罷了。

這些婦人孩童肯定不可能前往金魯汗的直屬部落報到,他們隻會帶著仇恨加入到另外反抗金魯汗的部落之中,傳播對金魯汗的仇恨,甚至於充當大澤人的帶路黨。

雖說這樣的計謀顯得很粗陋,且漏洞百出,但對於這些婦人孩童已經足夠用了。

畢竟就算是那些部落裏有智者發現了漏洞破綻,但基於和金魯汗原有的仇恨,以及現在雙方恨不得將對方全族滅絕的情緒,也沒有人會在乎這些漏洞破綻。

在接下來的三天時間裏,奔馬營連續作戰,沿著達連河又摧毀了兩個部落。

不過這兩個部落卻是支持金魯汗的。

同樣的道理,在摧毀這兩個部落之後,奔馬營偽裝成為新大汗的軍隊,在車輪斬之後,見剩下的婦孺放走。

就這樣,在之後的一個月時間裏,奔馬營不斷深入西宛大草原,將所遇到的一個個部落摧毀,使得西宛蠻族之間的內部仇恨不斷被放大。

而這支突如其來的騎兵,也引發了雄鷹汗與金魯汗的注意。

當然,這樣也造成了一個方小悅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那就是雄鷹汗與金魯汗之間的戰爭突然就暫停了。

這也是無奈的事情。

畢竟不管是雄鷹汗還是金魯汗,都不願意在與敵人交戰的時候,身後隨時可能出現一支強大的騎兵隊。

要知道,雖說整個計謀破洞百出,但雄鷹汗與金魯汗都認為這支騎兵隊很可能就是對方的盟友。

畢竟他們都知道,自己屬下並沒有這支騎兵隊。

既然自己沒有,那麽就很可能是對方的騎兵隊或者是對方的盟友。

而這個時候,大澤國大軍進入大草原的消息也傳到了雄鷹汗與金魯汗的耳裏。

不管是昭武將軍率領的七千先鋒騎兵,還是江陽侯所率領的六萬大軍,都不可能像奔馬營那樣掩飾自身行蹤。

他們可要比奔馬營更狠,所到之處可謂是寸草不留。

不但將整個部落殺光,就連牛羊都盡數屠宰,充當軍糧,隻留下馬,補充進騎兵隊。

毫無疑問,當兩個打得頭破血流的對手,發現還有一個想要將兩人都幹掉的強大敵人出現的時候,他們的做法必然是暫時握手言和,調轉兵峰對付外來的強大敵人。

事實上也是如此。

雄鷹汗和金魯汗很快就暫時議和,然後兵分兩路朝著江陽侯率領的六萬大軍殺去。

他們之所以不去追殺昭武將軍率領的七千騎兵,是因為他們知道騎兵在大草原上的機動力,如果一方想要逃的話,追逐的時間太長了。

再說了,江陽侯所率領的六萬大軍可是兵種齊全,並且直指西宛蠻族的狼城!

而狼城乃是西宛蠻族的根基所在。

西宛蠻族常年積累下來的那點匠人以及金銀財寶,還有七萬多人口都定居在狼城。

並且狼城還是整個西宛蠻族的經濟、政治、宗教中心。

也就是說,如果江陽侯率軍將龍城攻陷的話,那麽整個西宛蠻族用來錨定所有西宛部落的信仰就崩潰了。

那麽西宛蠻族就很可能又回到以往那個戰亂紛飛,各部落相互廝殺的歲月。

所有部落一團散沙,再也無法凝聚起來。

因而不管是金魯汗,還是想要代金魯汗取之的雄鷹汗都不會允許大澤人攻陷狼城。

誰也不願意西宛蠻族崩解掉。

而在判斷出兩路蠻族騎軍的目標就是中軍之後,江陽侯隨即便下達了軍令,嚴令前鋒以及尾軍迅速向中軍靠攏。

不過江陽侯不愧是打老了仗的軍方大佬,其並沒有讓奔馬營也靠攏中軍,而是給予了奔馬營伺機而動的權力。

實際上這場大戰的結果也證實了江陽侯的軍略水平。

在雄鷹汗與金魯汗左右兩路對江陽侯中軍大軍包抄的時候,江陽侯隨即就迅速趕到河邊,以河流為靠,麵向敵軍,擺開了圓弧形的車陣,讓兩位大汗的突襲意圖告破。

而昭武將軍率領的七千騎兵則在外圍遊走,既不與蠻族騎兵展開廝殺,但又不遠離,給予對方一定的壓力,使得雄鷹汗與金魯汗不敢全軍壓上突破車陣。

而趁著七千騎兵拉扯敵人的時候,中軍那六萬士兵迅速以車陣為依托,在車陣內外挖出了一條條壕溝,甚至於還在車陣內部修建起了一道土牆,前後不到半日時間就在河邊修建起了一座小城。

看到這一幕之後,不管是雄鷹汗還是金魯汗都氣得嗷嗷叫。

他們知道,自己中了對方的緩兵之計,讓對方在短時間內就有了與騎兵對峙的底氣。

當然,即便是對方修起了一座小城,兩位大汗也沒有絲毫撤兵的念頭。

畢竟敵人已經來到了大草原,自己撤兵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因而兩位大汗一怒之下,先是分出一萬騎兵前往驅趕昭武將軍率領的先鋒騎兵,之後兩位大汗合兵一處,四萬多騎兵就朝著車陣殺去。

隻要攻破了車陣,將土牆摧毀,那麽以蠻族騎兵的機動性,在大草原上可以輕鬆將這六萬大澤人放風箏放死。

可別以為他們沒有絲毫的學習進步。

自從上次在奔馬營手中慘敗之後,他們也是對曼古歹戰術進行了全麵學習。

雖說箭術這玩意在短時間內沒可能提升到那麽高的程度,但憑借著戰馬的機動性,在追上敵人之後,停下射箭也不是什麽難事。

當然,有了車陣、土牆保護的大澤士兵麵對蜂擁而來的騎兵,倒也不算太害怕,裏麵的弩手,弓手紛紛射擊,將一波波箭雨射出,企圖切斷那些騎兵衝鋒的線路。

而蠻族騎兵們在頂著箭雨靠近車陣之後,也會射出箭矢,對車陣內的敵人形成覆蓋打擊。

雙方的戰鬥瞬間就進入到白熱化階段,無數人在車陣內外倒下,成為這場戰爭的犧牲品。

而就在這時,那一萬正在追殺昭武將軍七千騎兵的蠻族騎兵,突然之間感覺情況不對。

一支數量似乎不亞於己方的騎兵打著大澤國的旗號,突然出現在蠻族騎兵側麵,然後殺了過來。

突然出現的奔馬營頓時就打亂了蠻族騎兵追擊的節奏。

更要命的則是那些蠻族騎兵發現己方根本就無法抵禦這支大澤騎兵的攻擊。

其中一些蠻族騎兵驚恐的發現那支騎兵是那麽的熟悉。

精準無比,好似長了眼睛一般的箭矢,噗噗噗的落下,將一名名蠻族騎兵射殺在馬背上。

僅僅一波箭雨,蠻族騎兵就倒下了三千之多。

一瞬間,原本士氣高昂,追殺著敵人的蠻族騎兵,士氣崩潰了。

他們倉皇無比調轉馬頭,朝著草原深處逃去。

可奔馬營壓根就沒有放過他們的打算。

尤其是現在的奔馬營都使用了高精度加工中心製作出來的鐵胎弓。

這種鐵胎弓的射程高達三百米,在奔馬訣和禦箭術的效果之下,兩百米處即可達到百發百中!

這樣的殺傷射程無疑就是那些蠻族騎兵的噩夢。

很多蠻族騎兵在逃亡的過程之中就被射殺。

當然,方小悅並沒有讓奔馬營死追到底,在僅僅追出去兩三公裏之後,便調轉馬頭,朝著河邊奔去。

實際上,就這麽一會功夫,那一萬蠻族騎兵就陣亡了七千之數。

而此時正在猛攻車陣的蠻族騎兵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數以千計的騎兵在車陣外被裏麵射出的弩箭、箭矢射殺。

雖說很多處的車陣被蠻族騎兵硬生生的撞破,但後麵豎立起來的土牆,則成為了攔路虎,讓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攻破土牆。

而就在土牆內也傷亡慘重的時候,方小悅率領的奔馬營率先出現在蠻族主力身後。

當發現這一點之後,不管是雄鷹汗還是金魯汗立馬就鳴金撤退。

沒法,之前圍攻車陣已經讓眾多的蠻族騎兵身心疲憊,傷痕累累,如果立馬轉身再戰的話,那麽必然就是崩潰的局麵。

不管是雄鷹汗還是金魯汗都是身經百戰的老手了,他們自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但他們想要撤軍重整,方小悅卻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

畢竟這裏是茫茫大草原,一旦讓他們撤軍成功,想要追上他們就比較困難了,或者說需要付出時間作為代價。

因而方小悅壓根就沒等昭武將軍率領的那七千騎兵趕回,便讓奔馬營分散開來,形成一個半包圍圈壓上。

看到敵人的變陣,不管是雄鷹汗還是金魯汗都樂了。

騎兵之所以厲害,在於其機動性以及集結衝鋒時的衝擊力。

而如果將騎兵分散開來,機動性固然提升了,但麵對數量遠超自身的敵人時,就絲毫沒有多少殺傷力可言。

看到這一點之後,雄鷹汗、金魯汗隨即就率兵分為兩路,企圖直接擊破奔馬營。

可奔馬營的曼古歹戰術已經是用得爐火純青。

西宛蠻族兩支騎兵衝過去的時候,率先就承受了一波密密麻麻的箭雨洗禮。

之前就說過了,由於鐵胎弓的存在,兩百米內,奔馬營義勇可以做到百發百中。

僅僅這麽一波,就讓西宛蠻族騎兵被射殺四千之數。

這還是因為不少奔馬營義勇選擇的射擊目標相同,導致了多支箭矢擊中一人的緣故。

看到大量的蠻族騎兵在箭雨中從馬背上摔落下去,不管是雄鷹汗還是金魯汗不由得在心裏捏了一把汗。

但這個時候,兩支蠻族騎兵隊已經進入到衝鋒狀態,想要貿然撤退已經是不可能。

因而他們唯一的機會就是盡可能靠近對方,然後憑借數量上的優勢擊潰敵人!

但事實與他們想象的截然不同。

隨著第二波箭雨落下,又是一片蠻族騎兵摔落馬背。

同時,奔馬營義勇們也緩緩撤退,將雙方的距離控製在一個較為合適的距離上。

100-150米之間。

這樣的距離,既能夠讓蠻族騎兵的騎弓無法攻擊到自己,又不會讓蠻族騎兵在逃離的時候,拉開太大的距離。

隨著第三波、第四波箭雨落下,尚未等雄鷹汗、金魯汗下達命令,那些蠻族騎兵就膽寒了。

再英勇的蠻族騎兵,在看到自己隊友不斷被射殺的同時,心裏也很難鼓起繼續衝鋒的勇氣。

除了環繞在兩位大汗身邊的哈魯尼騎兵之外,其餘的蠻族騎兵紛紛下意識的減緩馬速,準備轉頭逃命了。

但這無疑就將那兩位大汗所在的騎兵群給暴露了出來。

那些奔馬營的義勇也是極能夠抓住戰機的,在看到大汗所在騎兵群都穿著較為華麗的薄鐵甲時,一個個下意識就將目標對準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