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也不奇怪。

像李青書等方小悅熟識的將領,在立功受賞之後,都官階上升了。

有的是調往了京城任職,有的則是調往了沿海,像方小悅這樣留在原地任職的是沒有的。

因為這是大澤國的武官任用原則。

為了防止將領在一地久任導致的尾大不掉,大澤國朝廷在武官的任命和調動之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簡單來說就是任職五年以上的中高級武官,必調出省。

官階官銜晉升的武官必調出任職地。

晉升為正三品以上的高級武官,必調往京城任職。

也正是如此,在大澤國兩百多年的曆史裏,鮮少有武官謀逆的事件發生。

更何況,鎮北侯、江陽侯兩位大佬就任兩條線的主帥,從京城帶來了一大幫正四品以上的心腹武將。

而眼下這些郡兵將領都會被一一分派到這些心腹武將手下。

這也就是大澤國某種意義上的用訓分離。

說白了,正三品以上的高級武官平時基本上是沒有統兵的權力,他們都是在五軍都督府內任職,形同養老。

平時真正掌管軍隊的基本上都是正五品以下的武官。

像西北軍這樣的邊軍屬於例外,畢竟邊軍經常要打仗,若是兵將不識的話,就麻煩了。

像各省地方駐軍都是以各郡、各縣的郡兵、縣兵為主,互不隸屬,沒有上下級的關係。

而京城則常年駐紮著二十多萬的禁軍、京軍,在這樣的主幹弱枝之下,地方將領想要造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至於地方文官就更不用多說了,一紙禦令即可解除其職權。

說實話,像方小悅這樣的縣令,恐怕早就在朝廷那裏掛號了。

既是縣令,又執掌奔馬營義勇。

如果不是義勇數量隻有八千,且皇帝陛下打死不願意將其調回京城的話,恐怕朝廷早就下手了。

現在嘛,將方小悅調來參加對西宛的大反擊作戰,未必就沒有消耗奔馬營實力的意思。

像這樣一支潛伏在民間,且不受兵部管轄的武裝力量,著實讓朝廷諸公心裏忐忑不安啊。

由於方小悅原本就是最後趕到省城,因而在他到場之後,兩位軍方大佬主持的軍議隨後就進入到分配任務階段。

簡單來說,軍方作戰的套路是一致的,其出兵順序分為先鋒、中軍、後軍,其中還有持續不斷的糧道押解以及遊擊等等。

而方小悅在這場軍議上被授予了遊擊一職。

先鋒乃是整個出兵裏的重中之重,其擔負著整個部隊的探路、偵查敵情、查看地理、試探性進攻、打亂敵人部署等等一係列重要任務。

因而像這樣重要的任務肯定不可能由奔馬營這樣的雜牌部隊擔任。

像西宛一線的先鋒部隊就是由江陽侯的老部下昭武將軍率領的騎兵破峰營擔任,隻不過為了確保先鋒部隊的戰力,江陽侯還特意從邊軍調了兩支騎兵隊加入其中。

其總計兵力有七千之數,盡數都是騎兵。

中軍自然是由江陽侯親率,麾下兵力超過六萬之數,其中包括了騎兵、長矛兵、刀盾兵、弓手、弩手等等兵種,甚至於還有一支專門的廂車軍,用來對付西宛蠻族騎兵的突襲。

尾軍則是由西北軍主帥率領的三個親衛營外加兩個普通營組成,總計兩萬有餘。

之所以讓西北軍主帥去率領尾軍,完全是因為西北軍在連續兩場大戰之後,損失慘重,裏麵的新兵太多了,如果讓他們去打先鋒,打硬仗的話,指不定就直接潰敗了。

而將其設為尾軍,感受一下戰爭氣氛,在勝利之餘,掃掃尾什麽的,要不了多久,那些新兵也會變成老兵。

而遊擊一職在大澤國軍陣之中並不是常設。

因為一般情況之下,有先鋒了,遊擊設立就顯得尷尬了。

可這次大澤國全麵反擊西宛蠻族,大軍進入西宛大草原,那麽僅僅隻是先鋒衝在前麵,就顯得有些單薄了。

畢竟西宛大草原上很少修建有城池,那些西宛蠻族部落往往都是逐水草而居,除了金魯汗修建的那座王城之外,他們是沒有固定定居點的。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需要有一支遊擊軍,在先鋒四周遊擊作戰,拔掉一個個可能威脅先鋒、中軍的蠻族部落。

對於這個任務,方小悅是欣然接受的。

畢竟遊擊軍的職責比先鋒自由多了。

簡單來說,那就是自由作戰,江陽侯壓根就沒有給遊擊軍下達攻擊哪個部落的命令,而是讓其伺機而動,盡可能殲滅所遇到的蠻族部落。

軍議結束之後,方小悅帶人去輜重營領了用來識別的軍旗以及補充的軍糧、箭矢等等物質之後,讓奔馬營在營地內休息了兩日。

之後,方小悅去拜見了江陽侯,之後到了晚上,方才悄然拔營出兵,離開省城,朝著界市一路行去。

遊擊軍提前幾日出發乃是江陽侯為了掩蓋西宛蠻族可能存在於此的耳目。

在遊擊軍出發五日之後,先鋒軍才會先行一步出兵,而中軍則會在一周之後,在祭拜蒼天之後出兵。

說白了,遊擊軍提前出發就是為了打西宛蠻族一個措手不及,在西宛蠻族反應過來之前,盡可能造成足夠的傷害!

三日後,以日常速度行軍的奔馬營就越過了變成廢墟的界市,進入了西宛大草原。

在大澤國與西宛罷兵議和之前,這個界市是沒可能恢複了。

不過在路過界市的時候,義勇斥候抓住了幾個在界市裏撿破爛的西宛牧民。

這並不奇怪,雖說界市變成了廢墟,但裏麵還是有不少被西宛牧民認可的好東西,譬如平時用來煮飯的鐵鍋,碗筷,甚至於用來喂馬的飼槽,都是好東西。

畢竟西宛蠻族的文明水平很低,很多東西都無法製造。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即便是大澤人認為的破爛,在那些窮困的西宛牧民眼裏都是上好的小寶貝。

方小悅親自審問了那幾個被抓住的西宛牧民,從他們嘴裏得到了一些信息。

除了附近幾個西宛部落的情況之外,最重要的應該就是西宛發生了內亂。

簡單來說,就是金魯汗大敗而歸之後,各大部落的酋長對其極為不滿。

畢竟當初出兵的時候,為了征召更多的騎兵,金魯汗可是許下了諾言的。

大家跟著出兵不都是指望著能夠從大澤國搶奪糧草、匠人、金銀珠寶,從而發財致富嗎?

結果呢,搶是搶到了,可在大敗而逃的時候,再好的東西都得丟棄,最終大家逃回大草原的時候,不但啥都沒有,就連帶出去的牛羊都損失殆盡。

除此之外,各部落帶出去的騎兵也是損失慘重。

很多小部落裏的青壯損失一空,幾乎都無法維持下去了。

更何況,還有幾位大部落的酋長被金魯汗砍了人頭。

總之,各大部落的酋長都認為金魯汗給西宛帶來了巨大損失,不配當大汗,應該換個人選。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十多個部落聯合起來,起兵威逼金魯汗退位。

而金魯汗怎麽可能答應這樣的事情。

別的不說,隻要他一退位,換個人上台,那麽他直屬的那些部落必然會被瓜分,而這是他萬萬無法接受的事情。

因而西宛蠻族的內亂隨即爆發。

金魯汗直屬的部落與各大部落之間頻頻爆發戰鬥。

而隨著內亂爆發,那些小部落不得不立馬遷移,以躲避雙方的戰火。

時至今日,西宛蠻族的內亂依然在持續之中。

據說那些不服從金魯汗的部落已經推出了一位新的大汗,號稱雄鷹汗,正領兵三萬,與金魯汗碩果僅存的兩萬多騎兵在大草原深處大打出手。

當然,這已經是三個月之前的消息了。

畢竟這些窮得跑到廢墟裏來翻垃圾的牧民,其消息渠道原本就很狹窄,能夠知道三個月前的消息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在審問之後,方小悅沒有言語,率兵繼續前行,留下來的那幾名義勇斥候則是絲毫沒有顧及自己以前就是西宛蠻族的情誼,拔刀就將這幾個蠻族牧民砍翻在地。

這倒不是說他們冷血無情。

首先奔馬營秘密出兵,為了保守秘密不讓西宛蠻族有提前準備的時間,奔馬營所過之處就不可能留下痕跡。

其次,西宛蠻族說是一個國家,但實際上內部紛爭矛盾重重。

他們壓根就沒有一個國家的概念,在麵對利益衝突等等情況的時候,他們更多的看重自己部落的利益。

在他們看來,自己部落之外的人,不管是西宛蠻族還是大澤人都是外人!

因而他們對這些西宛蠻族牧民壓根就沒有半點同胞之情。

實際上,他們現在已經將自己視為窮水縣的一份子,而窮水縣在他們眼裏就是一個強大無比的部落!

在越過界市的兩日後,奔馬營就找到了大草原上的達連河。

實際上大草原上的河流很多都不是固定河道的,隨著大雨漫灌等等原因,這些河流往往很容易改道而行。

因而不是特別熟悉大草原的牧民,往往都很難找到河流。

而找到了河流之後,也就意味著能夠很輕鬆找到一些部落。

因為所有的西宛蠻族部落,在遷移的時候,都是盡可能沿著河流而走。

畢竟河流附近的牧草會長得更茂盛一些,並且牛羊馬等等家畜也是需要大量飲水的。

有水就有一切。

到了草原之上,方小悅都不用紙鶴引路,那些奔馬營的義勇自己都知道如何行事。

在河邊休息一夜之後,天色蒙蒙亮,奔馬營就緩緩拔營而行,沿著達連河向北行進不到二十公裏,就看到了一片在草地上啃食牧草的羊群。

一名騎馬揮舞著牧羊鞭的年輕牧民很敏銳就察覺到了遠處正在靠近的騎兵群。

不得不說,這名年輕牧民極為果斷,他丟下長長的牧羊鞭,驅馬轉身就跑,同時不斷發出尖銳高昂的吆喝聲,向自己部落的人示警。

在空曠的大草原上,聲音可以傳得比較遠。

附近幾處正在放牧牛群、馬群的牧人也得到了示警,紛紛朝著部落方向一路狂奔。

奔馬營義勇憑借著奔馬訣可以比這些牧人跑得更快,但他們都按壓下了驅馬加速的衝動,而是按照方小悅的命令,以恒定的速度緩緩靠近那個部落。

實際上那個部落裏的人與方小悅猜想的一樣,他們在得到示警之後壓根就沒有立馬逃走。

待到奔馬營逼近部落之後,從那些帳篷內鑽出兩百多名牧民,他們騎上馬,抓著騎弓,一副殺氣騰騰的模樣集結在部落前。

其中一名看上去身份較高的老年牧民上前叫喊:“你們是哪個部落的?”

“我們是金魯汗直屬的哈達魯,奉金魯汗之命,特來征召你們部落。”

方小悅並沒有打算直接將這個部落屠滅,因而索性冒充金魯汗直屬的哈達魯。

而哈達魯乃是金魯汗麾下最為精銳的幾支騎兵隊之一。

可讓方小悅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奔馬營表露了冒充的身份之後,那名老年牧民驟然大怒,竟然帶著牧人們紛紛拉弓引箭,朝著他們射來。

當然,以奔馬營現在的實力,那些牧人射出的箭矢想要傷到他們基本上不太可能。

但麵對這種近乎於挑釁的攻擊,他們自然也沒有手下留情,立馬拉弓反擊。

轉瞬之間,那兩百多牧民瞬間便被盡數射殺。

沒法,雙方距離不過五六十米,在這樣的距離上,義勇們可以輕鬆做到用任何姿勢射擊,同時百發百中不落空。

而讓方小悅更想不到的是,這個部落裏剩下的那些婦人甚至於孩子,在看到這一幕之後,都紛紛衝出部落,撿起地上掉落的弓箭,朝著奔馬營發動進攻。

好吧,這個時候,即便方小悅有些心慈手軟,那些奔馬營義勇也不會半點手下留情。

隨著噗噗噗的一連串箭矢聲,凡是膽敢朝著義勇發動攻擊的婦人和孩子都紛紛倒在了地上。

而等到奔馬營進入部落,抓到剩下的一些老人、婦人、孩童的時候,才知道之前是怎麽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