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剩下的輜重都丟了,回到金魯汗那裏,不說金魯汗會怎麽懲罰他,他就算是搶,單憑那三千騎兵,也搶不過別人啊。

至於去搶大澤人,想都別想了。

省城附近的縣城基本已經被金魯汗麾下的直屬精銳騎兵給屠殺搶掠一空,空空如野。

因而這位部落酋長不得不帶人從沼澤地過去。

這是綠原省唯一的沼澤地,由於沼澤水的鹽度較低,雖說不適合開墾種植糧食,但自然界那些植物頑強的生命力卻讓這裏充滿了生機。

這裏目光所及之處都長滿了蘆葦、鹽角草、香蒲等等植物,偶爾還能看到小片的火炬樹林。

部落酋長並不擔心自己無法通過這片沼澤地。

畢竟之前過來的時候,也是很輕鬆的。

這裏的沼澤地並不像西宛蠻族東南麵那些沼澤地,這裏沒有深不見底的泥潭,其最深處也就隻有一米多點,因而就算是人陷進去,都不會被泥漿淹死。

並且大多數地方,戰馬都是可以直接通行的。

隻不過速度上較之平地要慢上很多。

可就在蠻族騎兵拉成長蛇陣型,進入沼澤地不到一裏的時候,突然之間一聲炸響,四周的蘆葦等等植物就燃燒了起來,形成了兩道將泥路圍起的火牆,不斷朝著蠻族騎兵逼近。

而前方後方都出現了大澤人,他們手持木盾,長刀就從燃燒著的植物叢裏衝出,與蠻族騎兵廝殺在了一起。

要說那兩道火牆並沒有多少殺傷力,畢竟這裏是沼澤地,到處都是水,泥漿,蘆葦等等植物也就隻是一些幹燥幹枯的枝葉燃燒起來,但燒到青綠枝葉處就自行熄滅了。

但這樣的火牆對那些戰馬形成了巨大的驚駭。

很多戰馬馱著騎兵就發狂亂衝。

要知道,整個沼澤地就隻有這麽一條泥路是有道理的。

這裏的地勢最高,泥漿較少,行走起來較為方便。

而兩側之外的沼澤地就比較麻煩了。

戰馬衝進去,就直接將馬腿給陷進去了,想要拔出來都十分費勁。

至於泥路上也是沒法讓騎兵衝鋒陷陣的,戰馬的速度起不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三千五百蠻族騎兵竟然被三千大澤步兵打得狼狽不堪。

當然,就算是如此,那位部落酋長依然在身邊聚集了三百多號騎兵,從而形成了對大澤步兵的局部兵力優勢。

可就在那位部落酋長準備帶兵將大澤人一一殺絕的時候,方小悅趕到了。

他所過之處,但凡是西宛蠻族,隻看到一道劍光,就捂著脖子倒下。

那部落酋長所聚集起來的騎兵也沒能承受住方小悅的瘋狂殺戮,在數十人倒下之後,剩下的騎兵都嚇得紛紛跳下戰馬逃跑。

而那位部落酋長忍受不住這樣的打擊,竟然朝著方小悅主動發起了衝鋒。

相對於其它戰馬而言,部落酋長的戰馬無疑算是千裏挑一的。

其名為踏雪紅。

通體紅色的戰馬,馬蹄處長著一圈白毛,體型較之其它戰馬更為高大壯碩,即便是在這樣的泥路上也可以衝鋒陷陣。

尤其是其衝鋒加速的時候,猶如一團燃燒的火焰。

可就算是有千裏挑一的戰馬加成,那位部落酋長最終還是被方小悅一劍刺穿了喉嚨,從馬背上倒了下去。

這位部落酋長倒在泥地上,捂著脖子,看向方小悅,嘴裏說不出話。

他大概是後悔這次應了金魯汗的召集,但後悔也是沒用了。

方小悅殺掉部落酋長之後,戰鬥也就進入了尾聲。

且不說那些蠻族騎兵能否逃出去,光是方小悅的出現和部落酋長的死亡,就足以讓他們膽寒了。

最終,那些蠻族騎兵紛紛投降,丟下兵器,被大澤國的步兵驅趕到一處,老老實實的坐在泥地上,等待著命運的審判。

戰後,將俘虜們聚集一處之後,臉上帶著洋溢笑容的薛平山三人急忙來拜見了方小悅。

由不得他們不興高采烈,僅僅這麽一戰,他們之前的過錯就會被全部抹掉,並且指不定還能夠官升一級。

一口氣吃掉三千多蠻族騎兵,放在大澤國的曆史上,怎麽說也算是大勝了。

以往就算是西北軍這些邊軍,也很少有過這樣的大勝。

因而他們對方小悅就顯得更加恭敬。

這些武將怎麽說也要比文官更直率一些,誰能帶領他們打勝仗,那麽他們就聽誰的。

方小悅讓他們暫時先在沼澤地外紮營休息,自己則向張元明傳了消息,讓他帶著道兵和降兵前來沼澤地匯合。

入夜時分,一大波騎兵就緩緩出現在沼澤地外,嚇得營地外的哨兵急忙示警。

而營地內的薛平山等人也是急忙衝出帳篷,準備應敵。

不過他們被方小悅阻止了。

來到營地外的騎兵乃是張元明等人。

在仙水符化水給那些蠻族傷兵救治之後,那些蠻族傷兵將張元明等人簡直視為了神仙。

想想也是,自己原本就快要死掉了或者缺胳膊斷腿的,喝了一碗水,傷勢居然就快速恢複了起來。

就算是傷勢最嚴重的傷兵在喝了符水之後的兩個小時裏,都可以勉強騎馬了。

否則的話,他們也不可能趕在天黑之前抵達沼澤地。

次日清晨,方小悅並沒有拔營起兵,而是讓所有人多休息。

一部分步兵外出捕殺獵物,補充肉食。

那些傷兵則在張元明等道兵的帶領下進入降兵營,以自己的切身經曆,勸說那些降兵歸順方小悅。

實際上,那些在沼澤地裏被俘虜的騎兵思想原本就很動搖的,現在看到那些傷兵已經恢複的傷勢,一個個震驚無比,因而很快就歸順了過來。

當然,方小悅之所以讓大家休息的原因,主要還是那些傷兵雖說傷勢恢複了,就連缺少的胳膊,腿都長了出來,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痊愈了,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他們需要彌補大量的肉食來補充之前恢複傷勢的消耗,否則的話,連刀都提不動的騎兵有什麽用處?

不過到了傍晚時分,一個驚喜出現了。

從枯木郡城出發的那七千步兵趕到了。

而方小悅則是毫不客氣的接管了這七千步兵的指揮權。

對此,沒有人反對。

主要是這七千步兵裏就沒有什麽高級將領,再加上薛平山等人一勸說,自然就沒有了意見。

畢竟這七千步兵裏有六千都是原白山省的援軍,和薛平山等人是一個地方,在失去了高級將領之後,薛平山這三個千總的說話分量自然就很重了。

如此一來,方小悅手上的兵力就大幅提升。

加上薛平山那三千步兵,步兵的總數就超過了萬人。

除此之外還有投降歸順於他的兩波騎兵。

之前的傷兵、叛亂騎兵有兩千餘,沼澤地招降的接近三千。

也就是說,方小悅這麽一個小縣令,手上就有了一萬步兵,五千騎兵!

而等他準備拔營出發的時候,李青書部也趕到了沼澤地外。

這一路過來,李青書對方小悅的戰績並不太清楚,隻是路過苦木郡城的時候,得知那些蠻族騎兵撤離,因而當他看到方小悅麾下的軍隊時,也忍不住心頭震驚。

要說方小悅手下那幾百縣兵的確厲害,可那幾百縣兵被對方派回窮水縣了啊。

李青書記得方小悅身邊也就隻有十多人。

現在是怎麽回事?

十多人變成了一萬五千人馬?

大變活人嗎?

要知道李青書手下一共也就隻有兩萬多人,還都是步兵。

不管怎麽說,大家都是友軍,之前李青書部還占了方小悅的便宜,分潤了部分戰功。

因而此時李青書在震驚之餘索性提出兩軍加強聯係,暗中的意思就是在接下來的戰鬥裏,李青書部願意聽從方小悅的指揮。

沒法不服啊。

李青書也算是打過一些仗的高級將領了,可像方小悅這樣出神入化的戰爭水平,他還是第一次見到。

不管是為了以後分潤戰功還是保住麾下那些兵將的小命,跟著方小悅走,都不會錯的。

如此一來,兩軍近乎合並。

三萬多人馬緩緩渡過沼澤地之後,方小悅連斥候都沒有派出,就下達了一係列的命令。

按照方小悅的安排,李青書部和方小悅麾下的一萬步兵合並於一處,緩緩而行,沿途大張聲勢,逼近省城,每天日出而行,日落紮營,盡可能的吸引西宛蠻族的注意力。

而方小悅自己一人則帶著道兵和那五千蠻族騎兵,提前出發。

至於兩軍之間的聯係,方小悅照例給了聯絡用的符籙,畢竟李青書部的道官隻有一個,也不可能跟著方小悅去騎馬打仗。

方小悅提前出發之後,並沒有急著帶那五千蠻族騎兵去找金魯汗的麻煩,而是帶他們去了一處較為偏僻之地,帶著道兵對那些蠻族騎兵進行了整編和短期訓練。

整編自然簡單,那就是將五千多蠻族騎兵重新打亂編製,每千騎立一營,每百騎為一隊,分別任命了五位千夫長,五十位百夫長。

整個編製簡單明了,並且被提拔出來的千夫長、百夫長不說對方小悅忠心耿耿,但至少他們離開了方小悅,就不可能再是千夫長、百夫長。

要知道,就算是逃回去,金魯汗非但不會承認他們的千夫長、百夫長身份,更可能會大發雷霆,對他們進行懲罰。

除此之外,方小悅還傳授了一門道兵功法給他們。

這門道兵功法名為奔馬訣。

相對於震天刀訣來說,奔馬訣無疑層次要低上一些,其修煉上限也要低一些。

在方小悅研究出來的道兵功法裏,震天刀訣算是低層次的了,而奔馬訣則算是最低層次的。

畢竟他也不可能將較好的道兵功法傳給這些蠻族騎兵。

但層次低也有低的好處,那就是奔馬訣修煉的速度比震天刀訣還要快!

如果說一個普通人修煉震天刀訣,需要半年以上時間才能夠修煉到圓滿層次的話,那麽奔馬訣則隻需要兩個月時間。

實際上,這奔馬訣更適合這些蠻族騎兵。

方小悅隻用了三個小時就教會了這些蠻族騎兵。

之後在緩緩趕往省城的兩天時間裏,這些蠻族騎兵就入了門。

奔馬訣之所以被方小悅取名為奔馬訣,其關鍵就在於騎在馬上實戰這門道兵功法,威力更大。

僅僅隻是入門,奔馬訣就可以讓蠻族騎兵與戰馬達到人馬合一的境界。

也正因為如此,方小悅給這群蠻族騎兵取了個名號:奔馬道兵。

實際上,這群奔馬道兵很快就展現出了奔馬訣的威力。

在方小悅抵達省城之前,沿途就有不少蠻族斥候騎兵發現了這群奔馬道兵。

看奔馬道兵的服飾都是西宛蠻族的服飾,可他們打出的旗號卻是大澤國的旗號。

因而那些蠻族斥候騎兵很快就將這個情報傳回了金魯汗的大營。

在得知一支數量超過五千的古怪騎兵靠近之後,金魯汗也沒有掉以輕心,而是派出了兩萬騎兵攔截。

借用騎兵的機動優勢,以多打少,以快打慢,這原本就是西宛蠻族對付大澤國的不二法門。

在金魯汗看來,兩萬蠻族騎兵打五千大澤騎兵,不管怎麽打,都是大勝。

可在半日之後,他就接到了兵敗的消息。

那兩萬蠻族騎兵在對上五千敵騎後,完全沒有發揮出蠻族騎兵的優勢。

對方使用了一種古怪的打法,當蠻族騎兵逼近的時候,他們就在射一波箭之後就跑,而蠻族騎兵在追擊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受到前麵敵騎的射殺。

如果蠻族騎兵減速,敵騎也減速,依然是不斷的射殺。

如果蠻族騎兵撤退,那些敵騎則會轉身追上來射殺。

總之,在短短半個時辰不到的追逐與反追逐戰裏,蠻族騎兵足足損失超過四千之數。

而敵騎的損失不到一百。

這個戰果讓金魯汗不由得震怒,直接就將帶兵出擊的那幾名部落酋長砍了頭。

當然,這個做法無疑震懾了其他部落酋長,但也讓這些部落酋長心中很是不滿。

金魯汗暫時也不在乎那些部落酋長的想法,他需要考慮的是大澤國什麽時候有了這麽一支實力強悍的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