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了一下高遠的神情,並不是一口回絕,趙姨娘便繼續說道,“我是覺得博兒畢竟是長子嫡孫,被寄予厚望。留在高轍身邊管教是更合適的。而且宋靜熟讀詩書,知書達理,由她當這個教養母親也再合適不過。博兒現在還小不記事,此時過繼過來也不擔心他與高轍宋靜不親。至於其他,老爺不必擔心,有妾身呢,那兩個孩子一定拿博兒當成是自己親生的。”
說著,輕輕的敲著高遠的腿,去看高遠的神色。
頓了一下又道,“若老爺覺得妾身說的不對,權當妾身沒說過吧。”
高遠沉默了片刻,問道,“宋靜畢竟年輕,會願意?”
趙姨娘心中一喜,麵上卻還沉穩著,道,“宋靜那裏我去說。這孩子通情達理,一說就通的。”
高遠道,“你先聽聽她什麽意思。不光是她,還得知道一下魯王家的意思。她這麽年輕,還沒有孩子,就先過繼個孩子過來,心裏總歸不舒服的。”
趙姨娘微微垂首道,“老爺考慮的是。妾身會好好與宋靜說一說的。”
她垂著的時候,能看到玉白且細長的脖子。
趙姨娘長在水鄉,從小養著細皮嫩肉。這些年在京都城也養得好,便是這個年紀了,看著與同齡的人還是年輕些。
高遠手撫上她的耳垂。
趙姨娘抬眼,道,“老爺,我扶著你去歇息吧。”
高遠應下,“年紀大了,不勝酒力了,勞煩玉珠你了。”
趙姨娘羞怯怯的一笑,扶著高遠進了臥房。
因為過年,景寧帝休朝三日。
年初一早上,高轍帶著宋靜還有枝枝給高遠趙姨娘來敬茶。
枝枝溫順的站在一側,高轍牽著宋靜的手,瞧著格外叫人開心。
趙姨娘溫和的笑著,與高遠都喝了茶,去看高遠,他也是一臉慈愛的笑意。
待敬了茶,說了些話。
趙姨娘便留著高遠高轍父子二人閑聊,叫宋靜陪著她一道到院子裏逛一逛。
半夜裏下了一場大雪,早上才停,此時滿目銀裝素裹,十分雅致。
因雪已經開始在化,兩個人便沿著長廊走著。
趙姨娘道,“瑞雪兆豐年,今年許是又是豐收的好年頭。”
宋靜點頭笑笑,“大晉這幾年一直風調雨順的,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了。”
趙姨娘道,“是啊。百姓過得好,老爺他們的負擔也小些。你公爹年紀大了,我有意叫他這幾年就退下來養身子,日後這定國公府就指著高轍撐起來了。”
宋靜道,“公爹身體好著呢,不過閑下來也挺好,正好多陪陪娘。”
“你這小嘴……”拍了一下宋靜的手。
“冷不冷?冷的話就到屋裏去。”
宋靜搖搖頭,“娘冷嗎?”
趙姨娘道,“我穿的厚。瞧瞧新做的襖子,就是暖和。這花色樣式都是你給我選的,真是好看。”
宋靜忙道,“那是娘有身段,有樣貌。這衣裳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趙姨娘樂嗬嗬笑起來。
不遠處長廊下,陸緋大約是抱著孩子出來曬太陽,朝這裏看過來。
遙遙的行了禮,趙姨娘頷首示意。宋靜瞧見了,也忙行了半禮。
趙姨娘便與宋靜朝別處走去了,路上便自然的將話題引到了陸緋那裏,“博兒這個孩子,你喜歡嗎?”
宋靜還不知道趙姨娘的意圖,便如實回道,“小公子長得粉嘟嘟的,十分可愛。”
趙姨娘道,“那若是叫你來管教他,你願意嗎?”
趙姨娘問得直接,宋靜不由一愣。
趙姨娘道,“知道你一時不好接受,我給你時間好好想一想。博兒這孩子出生的時候就沒了父親,於一個男孩子來講是不好的。他得有個爹作為榜樣,所以我想把他過繼到高轍名下,由你們夫妻二人一道撫養。高轍忙於公務,這以後教養的許多方麵都落在你身上了。自然,這不妨礙你和高轍有自己的孩子。”
宋靜沒說話。
這於她而言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情。
趙姨娘見她不說話,似乎還有些委屈,便歎道,“你好好想想。我年紀大了,走幾步,便覺得累了,先回去了。”
宋靜行禮送了趙姨娘。
她自己也回了屋中,便委屈的哭倒在**。
陪嫁的媽媽忙過來勸道,“小姐別哭,這大年初一哭了不吉利。”
宋靜起身,紅著眼眶問媽媽,“我這才嫁過來幾日,就要過繼個兒子給我,這是嫌我生不出來嗎?”
媽媽知道,宋靜還是個半大的孩子呢,哪有馬上給別人的兒子當媽的道理?
她如今乖巧懂事,還是因為喜歡高轍。可認別人的兒子當兒子,那就是另外一碼事了。
宋靜又道,“這嫂子就一個兒子,我還搶過來,這不是叫嫂子去死嗎?娘怎麽一點也不替我考慮著?”
媽媽先給她擦了眼淚,道,“小姐到底是年紀小,老奴覺得趙姨娘說這些才是替你和姑爺考慮呢。”
宋靜不解。
媽媽柔聲道,“那小公子是長子嫡孫,日後指不定就是要繼承爵位的。高門大戶裏頭的嫡庶有別,小姐不是不知道。王府中的姨娘生了兒子,王爺再喜歡,見了你也是低一等的。”
宋靜點點頭。
媽媽繼續道,“這家的主母過世有一陣子了吧?為什麽趙姨娘遲遲沒有搬到上院去?可見老爺是有別的考慮的。趙姨娘的地位不穩固,便是姑爺的地位不穩固,你如今便是與姑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趙姨娘雖是為自己,可你們卻是一體的。雖說叫小姐給別人兒子當娘確實是委屈了小姐,可小姐想想,若這件事老爺點了頭,便是承認了你與姑爺的身份了。趙姨娘這輩子即便坐不上當家主母的位置,等她沒了,你借著這個孩子也能穩穩的坐上去。小姐,趙姨娘這步棋其實走的長遠啊。”
宋靜細細想了一下,知道媽媽說的有理,可到底還是心裏這個坎過不去。
媽媽勸道,“小公子現在還那麽小,完全不記事。你養在身邊,說話走路讀書都是你來教,自然以後就拿你當親生母親。時間久了,感情處出來,都是一樣的。以後小姐指不定還能靠上這個孩子呢。”
宋靜妥協了一些,道,“我,我再問問夫君的意思。他若同意,那我便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