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小王子一天看24次日落,手捧著屬於他的玫瑰花,溫暖、清澈地看著人間。那麽你呢?身為一個女人,你又是?的玫瑰?在密室裏,點一盞青燈,看一眼天幕,一個孤獨的女人,她的心裏,流光飛逝,雁去留痕??

一群人的孤獨與一個人的孤獨

《小王子》中那隻聰明的狐狸說,一個人的時候會很孤獨。而小王子則告訴它,在一群人之中,人也是孤獨的。難怪《小王子》被稱做成人的童話,因為這其中的道理,不是一個孩子可以理解的。

那成人呢?有多少可以理解個中滋味呢?一個人的孤獨和一群人的孤獨是不同的。雖然,人們總是拒絕承認孤獨,仿佛那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而這恰恰暴露了人的弱點。

為了顯得不孤獨,人們強迫自己投入人群,時刻受到周圍人的幹擾,總是無法靜下心來。想想哪些事情是該做的,又有哪些是不喜歡的。人需要把自己放入一個角色中,哪怕是自己不喜歡的角色。

所以說,一群人的孤獨,或許帶著絕望;而一個人的孤獨,是一種可以選擇的理療。

被誤解的孤獨

孤獨,早早就被定義為貶義詞,更好像是不成功的代名詞。

人們好像天生就接受了孤獨這個詞的定義,習慣性地延續了它的解讀,其實人們對孤獨的誤解大多來自童年。

我曾?看到過一本關於兒童心理的書。書上說,孩提時代找不到父母時的無助是孤獨感的起源,那種伴著恐慌的孤獨感,深深地在心中留下烙印,即使後來長大成人,那種被動的孤獨感受,仍然難以接受,並且長久存在。

我認識一個女人,是名副其實的派對女王,連日連夜的盛裝派對,看得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問,你不累嗎,不煩躁嗎?她卸下濃妝後幽幽地說,孤單怕了。我知道,她童年時,父母分隔兩地,常常是一間偌大的屋子裏隻有她一個人。

但我們忘記了,在童年,小孩子的分析總是表麵化的,比如,小孩子與父母走失時,小孩子的感覺是被丟棄了,而不是自己走失或其他?因。

是這樣的,那年4歲,父母帶我和哥哥去博物館,那時我小,還不懂事,不過卻能意識到,在家中,哥哥是王子,深受寵愛。那天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哥哥像是一直被母親牽?著,我故意落後一步,失落而嫉妒地跟在後邊,感覺很長時間沒有得到應有的照看。後來,我真的被人流隔離找不到父母了,那時我恐懼萬分,瘋狂地尋找父母,我甚至恐慌地認為,父母不喜歡我,不要我了。

其實孤獨從一開始就被誤解著。甚至,權威的精神醫學科專家曾?把孤獨視為病態,他們認為親密的人際關係才是精神健全最重要的標誌,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真的是這麽絕對嗎?

孤獨的另一麵

去美國學習之前,總覺得那是一個極樂世界,火辣辣的,還擔心自己能否適應得了那裏“親密”的人際關係。

後來才發現,美國人的人際關係很輕鬆,不少朋友和鄰居可以很熱情,但一定會尊重你自我的時空。甚至,修道院之類的靜修之地,總會在假期前被預訂一空,一些煩躁的都市人會到這裏享受正麵的、有建設性的孤獨。

是的,孤獨,可以是正麵的,有建設性的。一種可以選擇的孤獨,應該被承認並接納。

當人們能夠正視自己內心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人在心底有兩個角色:一個角色使我們對愛情、友情十分渴望;另外一個角色卻是希望留有自己的空間。因此,我們有心事的時候,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讓我一個人安靜一下。

試想一下,如果期待安靜的時候,旁邊依舊是聒噪的人群,不停地攪擾著你,你是否像本該泄洪卻一直堵住的堤壩一樣搖搖欲墜呢?

釋放孤獨

密室,聽起來總是藏著無盡的秘密。雖然總有人告誡我們,不要有太多的秘密,那樣你會活得很累。但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在越來越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裏,讓人完全透明,沒有心事,仿佛更像天方夜譚。不過,一個滿腹心事的女人總是不受人歡?的,因此,你需要騰出一個角落,去安放這些秘密。這正如許許多多的都市人,看《花樣年華》時記憶最深的是那個樹洞。

在要搬新家的時候,我很用心地對待專屬於自己的房間,那是我最心愛的領地。一個軟軟的沙發,足夠讓身體舒展開來;寬大的茶幾能夠隨意放下一兩±香茶和一束百合,還有一個香薰台;房間裏要有一個CD機,不要影像的,因為聽覺的衝擊會給人想象和浪漫的餘地。窗戶可以極其明亮,但要有密不透光、垂落到地的窗簾,窗簾的質地是厚重的,顏色是華麗而寧靜的,然後選的一支曲子是?利·金吹的薩克斯《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