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大柳樹神子看上去是植物,但其並不一定需要有空氣,水分才能夠存活。
以其強大無比的生命本質,加上其內蘊含的神性,哪怕就是沒有水和空氣,都依然能夠生長的。
更何況,方小悅也不可能種上去之後就完全不管,最初基礎的空氣和水分還是要提供的。
另外,就算是氣態行星上,未必就不可能種植大柳樹神子。
當然,這就是排在岩質行星之後的事情了。
實際上,方案裏為了確保種植成功率,將第一個種植地點選在了炎星上。
炎星的質量隻有母星的22%,但在所有行星裏,炎星實際上是與母星最相似的行星。
首先,母星的直徑為13700公裏,而炎星的直徑為9400公裏。
母星上有厚重的大氣層,炎星上也有大氣層,隻不過要稀薄很多。
母星上有大量水資源,而炎星的南北極有厚實的淡水冰蓋,雖然不足以讓整個炎星像母星一樣大部分變成海洋,但用來種樹,營造一定的生態環境勉強也夠了。
除此之外,如果兩顆行星都運轉到同一根軸線上,那麽炎星距離恒星為1.3億公裏,而母星距離恒星1.5億公裏,兩個行星之間的距離也就隻有2千萬公裏。
因而它們享受的日照強度也是比較相似的。
既然定好了方案,方小悅也沒有耽誤時間,很快就乘坐逐日號抵達了炎星。
雖然他以往在課本上,視頻上都了解過炎星,對於炎星的各種數據也是清楚的。
但這種事情,如果不親自來看看,心裏還是沒底的。
畢竟在這個方案裏,可不僅僅隻是種大柳樹神子的,還有一係列將炎星改造的方案。
方小悅對此也是讚同的。
畢竟如果能夠在恒星係內再改造出一顆母星,那麽自己在世界意識裏的占比無疑就會再度暴增!
不管怎麽說,這絕對比新增什麽神獸還要強大。
當然,由於時間在他看來還算充足,這次過來,他也沒忘記帶來一大批相關的科學家。
而這些科學家抵達炎星之後,心裏的激動並不比上一批科學家抵達三水星弱。
畢竟在以往的曆史裏,母星人類最多也就是派幾個無人探測器,炎星登陸車到炎星上來,人類自身來炎星還是第一次。
因而他們在逐日號開始環繞炎星進行軌道運動的時候,就提出了希望能夠降落到炎星地表去實地考察的要求。
對此,方小悅立即予以許可,同時還派遣了一艘小型登陸艇以及若幹機械人陪同這些科學家登陸炎星。
當然,他自己也是登上了炎星地表。
他都來了,自然不可能不下去看看。
不得不說,這個炎星和他原世界裏的火星很相似。
除了質量大不少之外,其餘的都比較相似,到處可見的氧化鐵沙土,遠處數量龐大的火山群以及稀薄的大氣都是如此。
他之後實地前往炎星的南北極看了看。
簡單來說,炎星南北極的冰蓋的確很大。
但經過方小悅詳細勘察之後,發現這兩個冰蓋的水量實際上並不算多,說白了,隻能夠滿足炎星生態圈建設的三分之一不到。
這並不奇怪,炎星雖然和火星不同,擁有自己的磁場,但這磁場的力度是比較小的,因而很難束縛住大氣。
同時,這裏的恒星爆發恒星風的頻率較之太陽要高很多,因而在太陽風的吹拂之下,這個炎星想要保留水的難度也很大。
數十億年的恒星風吹拂之下,炎星還能夠在南北極保留這麽大的冰蓋,已經算是天幸了。
當然,這個水的問題,對於方小悅來說是很容易解決的。
首先他現在已經掌握了水權柄,如果不計代價的動用水權柄,在炎星上憑空生成大量淡水,是可行的。
並且就算是動用科技力量,也是能夠給炎星增加很多水的。
不過話說回來,炎星的磁場如果不能夠得到增強的話,即便是炎星上增加很多水,也會因為磁場的束縛力不夠,而大量散失的。
不過,這在金屬生命體歸納的方案裏原本就有相關計劃。
捕獲一顆路過恒星係的彗星,將其投入炎星,不但能夠增加很多水,並且通過彗星對炎星的撞擊,還能夠讓炎星的磁場增強。
這一點並不奇怪,這就好似理論上而言,猛烈撞擊鐵塊,就能夠讓鐵塊產生磁性一樣。
當然,就算是撞擊鐵塊,也需要有角度等等方麵的考慮才可能成功。
這彗星撞擊炎星也是一樣的道理。
當然,方小悅這個時候也沒法捕獲一顆彗星來撞擊炎星。
因為經過AI智能測算,此時恒星係裏的彗星,一共隻有3顆。
其中兩顆彗星是朝著恒星而來的,另外一顆已經朝著恒星係之外離開。
而兩顆彗星裏隻有一顆會在近距離上從炎星公轉軌道附近穿過。
這個時間是兩個月後。
當然,想要捕獲一顆彗星,就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畢竟就算這顆彗星會從炎星公轉軌道附近穿過,但那個距離也是八百多萬公裏之外!
因而方小悅也必須在這之前就偏轉彗星軌道,讓其在某個時間按照計算好的角度撞在炎星,從而讓炎星的磁場強度增強。
因為,如果沒有提前做好準備的話,一個不小心,彗星直接就會和炎星錯過。
就算是沒有錯過,撞在炎星上的角度不對的話,不但沒法增強炎星磁場,甚至於還會讓炎星磁場減弱甚至於消失。
那樣的話,整個計劃就是個笑話了。
因而在炎星實地查看了幾天之後,方小悅就讓幾艘運輸船提前出發,前往那顆彗星。
這是因為他不願意動用水權柄的緣故,就隻能夠動用科技力量了。
並且整個過程,他還讓AI智能向各大空間站進行了全程直播!
在聽聞方小悅將會對炎星進行全方麵的生態改造之後,很多人類對於這場直播是很感興趣的。
很多人即便是住在空間站裏混吃等死,但對於這種可能影響到全人類的大事,還是很興奮的。
當然,最初的直播僅僅隻是局限於那些科學家在火星上的科考活動。
但即便是如此,直播開通之後,在線觀眾的數量也一度達到了十多億。
這可不是個小數目了。
別以為人類足足有80億,看直播在線就10多億就很少了。
要知道,這80億裏麵至少有20%以上是15歲以下的孩子。
這些孩子或許喜歡看動畫片,喜歡玩遊戲,但對於這類科普類的直播,興趣很小的,最多跟著家長看一眼就跑開了。
另外還有一些人是忙著自己的工作,事情的。
譬如家庭主婦,譬如公司員工,遊戲玩家,以及一些老年人對這個也不太感興趣。
總之,這10多億人類差不多就是80億人裏有空閑,有興趣的總數之和了。
但就這個在線人數,沒幾天功夫,就掉到了不足2億。
這並不奇怪,最初看那些科學家穿著宇航服,在炎星地表上敲石頭,鑽洞收集地下樣本等等還是有點意思的。
但如果天天直播這個,很多人都會看得無聊,轉而將注意力轉移到其它地方去。
直到20多天後,直播畫麵轉向那幾艘運輸船登陸一顆彗星的時候,在線觀看直播的人數方才迅速攀升到10多億。
為此,各大空間站的一些科研機構在金屬生命體的邀請下派出專家學者,對這一行動進行講解和介紹。
畢竟大家光看那些機械人在彗星上打孔爆破,壓根就不知道是怎麽回事。
而專家學者們一介紹,大家就明白了。
原來這是準備給彗星裝上所謂的行星發動機,給彗星改道,讓其撞上炎星,從而給炎星增加水分的計劃。
在最初的方案裏,是準備給彗星裝上蘑菇雲的。
畢竟那些科學家的想法都是位於現在科技技術水平的,因而相對於從沒有出現過的行星發動機來說,蘑菇雲是最好的選擇。
通過給彗星安裝十多顆大當量的蘑菇雲,陸續爆炸,改變彗星的運動軌跡。
但實際上這種選擇並不穩妥。
即便是AI智能動用所有空間站內部的超級計算機進行計算,也無法將計劃成功率提升到65%以上去。
畢竟這種一錘子買賣,有著太多的不穩定性了。
蘑菇雲的當量多了少了,起爆的角度不對,乃至於宇宙空間裏那些稀薄的星辰物質帶來的阻礙影響,都可能讓彗星撞擊炎星的角度出現問題,最終導致整個計劃的失敗。
雖然方小悅沒有研製過行星發動機,但他手上有足夠的技術儲備,以他的能力,在運輸船飛往彗星的這段時間裏,研製出小型行星發動機,輕而易舉。
而將小型行星發動機的技術圖紙發送給此行的幾艘運輸船之後,這些內部早就安裝好了小型自動工廠的運輸船,就可以飛快將小型行星發動機的零件製造出來,然後由工程機械人將其在彗星上組裝成型!
這顆名為周萬福彗星的彗星,乃是200多年前炫炎國當時觀星閣一位名叫周萬福的觀星官發現的,由此得名。
觀星閣就等於當時炫炎國的天文機構,隻不過當時的炫炎國尚處於封建王朝時代罷了。
這顆周萬福彗星的大小約為50公裏X30公裏X20公裏。
也就是30000立方公裏,密度大約為0.8克每立方厘米。
因而其主要就是由冰晶構成,帶著一些岩石以及更輕的其它物質。
而母星上的水一共有18億立方公裏。
兩者相比,就可以看出,這彗星的水是很少的,隻有母星水資源的6萬分之一。
但炎星南北極冰蓋也就隻有1.9萬立方公裏,並且裏麵還混合了大量的幹冰,也就是固態的二氧化碳。
實際上,炎星上的水也就隻有1.5萬立方公裏。
如此一看,這顆彗星上的水也不算少了,整整是炎星水資源的2倍!
因而隻要這顆彗星撞擊在炎星上,那麽就算沒有增強磁場,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炎星就不怎麽缺水了。
畢竟,開發炎星並不需要炎星像母星一樣大麵積都是海洋。
實際上,在周萬福彗星上,隻需要在八個方位各安裝一台小型行星發動機就可以了。
但為了最大程度上保證計劃成功,方小悅還是在其上安裝了34台小型行星發動機。
毫無疑問,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資源上的浪費,但和計劃成功相比,又無足輕重了。
再說了,方小悅也浪費得起,畢竟太空裏的資源是相當豐富的,隻要你能夠開采到並且運回來。
隨著安裝好的小型行星發動機開始逐一點火,並推動著彗星一點點的改變軌道。
觀看直播的人數甚至於上升到了20億。
這並不奇怪,在漆黑太空作為背景的直播畫麵裏,一個巨大的彗星在人類科技力量下改變軌道,這原本就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更何況,這幅畫麵也是相當具有科技美感的。
巨大的小型行星發動機噴出長長的藍色尾焰,與彗星的彗尾混合在一起,顯得極為壯觀。
當然,這樣的美景將會持續半個月以上。
畢竟哪怕是加快了彗星的速度,以彗星現在的位置,想要趕到炎星,也需要半個月以上。
因而直播在最初人數爆棚之後,沒幾天功夫,又迅速掉落。
沒法,光看這個太枯燥,太無聊了。
半個月後,彗星與炎星的距離已經縮短了不足30萬公裏,而這個時候,兩者之間的引力已經不小了。
可以看到彗星因為太陽風吹拂造成的彗尾有些不太穩定。
而到了這個時候,觀看直播的人數也驟然暴增。
沒法,AI智能已經提前預告了彗星在一天之後就將會與炎星撞擊的消息。
此時的炎星上已經修建好了一座大型激光引導器和配套的核聚變發電站。
大型激光引導器將核聚變發電站產生的蓬勃電力轉化為一根粗壯的激光柱,牢牢射在彗星上,為小型行星發動機指引方位。
畢竟這個裝置可以將彗星撞擊的成功率提升到97%以上。
炎星上進行科考的科學家們,早在兩天前就撤離了,返回了運輸船,和方小悅一起站在玻璃窗前,看著正一點點靠近炎星的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