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從沒有出現過的暴雨,洪水,縣城裏的老百姓都快傻眼了。
而最讓他們感覺神奇的則是,雨水半點都沒有落入城中,因而外麵狂風暴雨洪水洗禮,而城裏新修建好的青石板上卻是幹燥無比。
三天三夜的暴雨結束之後,城外的洪水便迅速退卻。
等城裏百姓出去一看,縣城四周的田地非但沒有被衝毀,田裏種植的麥苗反倒長得更旺盛了。
並且以縣城為中心,縣境內還出現了大大小小的湖泊十多座。
最關鍵的則是,經過三天三夜暴雨衝刷的土地,其內蘊含的鹽堿被盡數衝刷一空。
雖說這些土地還是比不上那些久經耕作的良田,但怎麽說也要比鹽堿地強太多了。
這一波暴雨也就等於給窮水縣衝刷出了一百多萬畝劣田來。
這倒也不奇怪,方小悅雖說研究出了多種符籙,但在沒法動用神力的情況之下,他暫時沒法給那些衝刷出來的田地增肥。
因而這些田地也就隻是肥力很差的劣田。
主簿錢遇水親自出城,去那些土地上看了之後,忍不住抓了好幾把泥土品嚐,之後也得出了以上結論。
這毫無疑問讓他高興得幾乎快要發瘋。
畢竟他和其他任職的官員不同,窮水縣乃是他生長的家鄉。
而窮水縣的貧瘠一直都是他心裏的痛。
現在居然多出了上百萬畝田土,即便這些田地隻是劣田,但隻要種上糧食,一樣也是可以收貨的啊!
產量低點又怎麽了?
一百多萬畝田地啊!
就算是一畝田地產小麥八十斤,也是八千多萬斤的產量!
這是什麽概念?
即便窮水縣現在人口已經暴增到一萬二千人,每個人也可以分上近八千斤小麥。
就算是按照內陸縣城的口糧,一人一年需要四百斤。
這也足夠每個人吃上二十年了!
不過方小悅還是及時阻止了錢遇水的妄想。
雖說一百多萬畝田地都種上小麥,這個憧憬的確很美好。
但考慮到全縣人口才一萬二千人,每個人需要種植一百畝田地,這壓根就不現實好吧。
畢竟這個世界可沒有點亮科技樹線路,也沒有拖拉機什麽的機械。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算是全縣老百姓拚死拚活的幹,都種不完這麽多田地啊。
更別說現在種小麥的話,時間太晚了。
雖說方小悅可以繪製提升植物生長速度的符籙,但這種春雨符,一張最多隻能夠對一畝田地產生作用。
方小悅既不想每時每刻都趴在書房裏繪製符籙,也不可能繪製出一百多萬張符籙。
那樣會死人的。
因而方小悅取出了穿越大殺器之一的土豆!
“方大人,這是何物?”
看著上麵還帶著一點泥土的黃色土豆,錢遇水有些愕然。
這個世界裏或許有類似於土豆這樣的植物,但那些植物絕對不像土豆這樣的高產。
更何況,方小悅拿出來的土豆乃是在神國裏專門培育出來的品種。
這種土豆乃是神國內某個名叫土豆鎮的某個專培品種。
這個土豆鎮就是某個喜歡吃土豆的人創建的。
由於長時間的培育種植,這個土豆鎮裏的土豆品種之多,就算是方小悅看了都有些驚歎。
有專門培育出來的水果土豆,這種水果土豆就有三十多種,分別擁有蘋果、香蕉、榴蓮、西瓜等等水果的味道,不用煮熟,可以直接生吃。
算得上是土豆鎮的拳頭產品之一。
其次還有專門釀酒之用的酒土豆,自帶各種酒類的酵母,品種高達上百種之多,隻需要將酒土豆洗幹淨,打成土豆泥,放入密封容器發酵即可。
當然,還有用來製作做菜的蔬菜土豆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
而方小悅拿出來的這種土豆,其原本用途就是拿來提供工業用澱粉的。
也正是因此,這種土豆的生長時間短,產量極高,對肥力和土壤等等要求不高。
在土豆鎮種植的時候,這種澱粉土豆的產量高達每畝5000公斤!
也就是一萬多斤的畝產量。
當然,在土豆鎮那裏種植的澱粉土豆,土壤、肥力等等種植條件肯定是最好的。
因而方小悅覺得這種澱粉土豆放在窮水縣種植,產量肯定會大幅降低。
且不說每年脫毒什麽的,光是這裏的地理氣候土壤等等種植條件,較之土豆鎮是很差的。
但方小悅感覺條件再差,畝產兩千斤至少能夠達到吧。
至於那些什麽水果土豆,酒土豆,他壓根就沒有去考慮。
首先這些品種的土豆產量本來就不算高,並且要求比較好的種植條件,也需要人去進行照料。
這些條件,窮水縣都是達不到的。
再說了,什麽水果土豆,酒土豆拿出來,也會引來一些麻煩的,自然就不用多提。
聽到方小悅說這種作物的產量高達每畝兩千多斤,且不需要多少照料的時候,錢遇水的眼睛都瞪圓了,眼神裏透露出一種你玩我嗎的神色。
當然,方小悅乃是正五品的縣令大老爺,錢遇水作為區區一個主簿,自然也沒可能反對。
對了,另外提一句,之前的朝廷封賞之中,錢遇水以及捕頭張旺水也因為戰功得到了封賞。
隻不過或許是受了方小悅的連累。
錢遇水依然是主簿的官職,但官銜從正九品提升到了正八品,算是官升兩級。
而捕頭張旺水則從捕頭提升到了縣巡檢,從九品官。
相對於錢遇水而言,張旺水才算是真正的崛起了。
要知道捕頭雖說在老百姓心裏地位崇高,但放在官場裏就是個笑話,連官都不是,隻是一個吏目罷了,見了任何一位官,都得點頭哈腰跪下拜見。
官和吏之間有著一道漢河楚界,吏幹得再好,永遠不能被提拔為官。
而從九品的巡檢,乃是官位最低的武官,在整個大澤國境內乃是官場的最低最低層次。
但就這麽一個從九品的巡檢,走在街道上,捕頭看到了都得拜見。
這就是官場的鐵規!
當然,像張旺水這種在保衛國土方麵立了戰功,屬於特例。
換成任何一個官員,獲得張旺水這樣的戰功,至少也是官升兩級。
錢遇水就是個例子。
但即便是如此,張旺水沒有絲毫不滿,甚至於興高采烈的在家裏連請了兩天街坊鄰居,祝賀自己從此躍升了階層。
的確,張旺水以前當捕頭就算是抵達天花板了,不管他抓再多的朝廷要犯,最多也就是一些銀錢的打賞,絕沒可能繼續升官的道理。
大不了也就是調到郡城、省城去當總捕頭,在吏目的道路上升個半級。
但當了巡檢之後就不一樣了,就算是平平安安的當官,到退休之前,至少也能夠升到正八品去。
並且如果繼續立下戰功的話,升到李青書那個位置都是有可能的。
當然,這也是文貴武賤在大澤國的體現了。
對於這些封賞,方小悅是支持的。
畢竟不管錢遇水還是張旺水都是熟人,用起來順手,不至於來個新官,不但用著不順手,還可能給自己添麻煩。
至於那個窮水縣的教諭就不行了,一個糟老頭子,自視清高,既不向縣令大老爺靠攏,在戰場上也沒有立下什麽小功勞,甚至於在西宛蠻族攻城的時候,這個教諭老頭連組織老百姓搞後勤都不願意去,隻知道坐在家裏看書。
嗯,其順便還在書房裏準備好了絲絹,準備著蠻兵衝進來的時候懸梁自盡,以顯示自己的風骨。
如此,方小悅自然也不可能給這位教諭分潤功勞,但也沒有對其打壓。
畢竟窮水縣的文教還是要搞起來的。
方小悅擔心將這個教諭給弄走之後,窮水縣從此之後都沒可能有新的教諭了。
這並不奇怪,光看吏部這麽久時間都沒有給窮水縣派一個縣丞、巡檢過來就知道了。
那些在吏部候官的舉人老爺們早早就打聽好了,哪些官缺是肥差,哪些官缺是好差,哪些官缺是中差,哪些官缺是劣差。
毫無疑問,窮水縣所缺的縣丞、巡檢兩職就是典型的劣差。
到這裏來當官,先不說有沒有油水撈,光是這貧瘠的環境,就足以讓那些舉人老爺打退堂鼓了。
當然,方小悅也不在乎有沒有新官來。
在省城的那次報功奏折之中,他不但將主簿錢遇水、巡檢張旺水兩人給列了上去分功,還將表哥張元明作為義勇頭目給分潤了不少戰功。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錢遇水和張旺水都能夠提升品級,但不能離開窮水縣。
而表哥張元明至少能夠混個副巡檢。
等張元明混上副巡檢之後,方小悅就會讓張元明在官麵上掌控窮水縣的義勇!
嗯,所謂義勇自然就是在遇到外敵入侵,叛亂等等的時候,老百姓自發形成的一種民間武裝力量。
而窮水縣的義勇無疑就是那八千多騎兵。
隻不過,那八千多騎兵在窮水縣落戶口都是以境外遊民依附的名義。
因而他們都隻能算是老百姓,而不是士兵。
幾麻袋澱粉土豆交給主簿錢遇水安排人去種植了。
而從神國裏取出東西是需要消耗命運點的。
方小悅沒可能在這上麵消耗太多的命運點。
因而這幾麻袋土豆就算是按照每個芽眼一個坑來計算,最多也就隻能夠種植幾畝地罷了,之後就算是將長出來的土豆藤剪下來,不斷分種,所能夠種植的田地也就三十畝頂天。
因而今年的土豆種下去,也就隻是為了來年能夠擴大種植麵積罷了。
而剩下的一百多萬畝土地,方小悅則是從神國裏取出了牧草種子。
取出的牧草種子有四種。
分別是龍竹草、巨象草、紅麥草、金花苜蓿。
當然,這四種牧草都是神國人類長時間精心培育出來的牧草新品種。
其中龍竹草與巨象草都是巨型牧草類型,龍竹草能夠生長到五米高度,莖稈較為脆嫩,容易被風吹倒。
巨象草則能夠生長到四米高度,莖稈粗壯,葉片肥大厚實。
這兩種牧草由於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且其根係深入地下五六米,能夠破壞岩層,根係上的氮瘤能夠製造氮肥,因而很適合用來製作青儲飼料以及進行肥地。
而紅麥草與金花苜宿兩者,株高不過一米,生長極為迅速,是最好的青飼料。
總之,這四種牧草都有一個最大特點,那就是生根發芽之後,都能夠通過根係像四周擴展蔓延,迅速生長出新的地麵植株。
因而一畝地,隻需要均勻撒上十顆種子,那麽等到秋天的時候,基本上就這一畝地都能夠長滿牧草了。
種植牧草的工作,方小悅交給了奔馬營那些騎兵負責。
雖說在大草原的時候,他們壓根就沒種過牧草,都是牧草自行生長。
但聽方小悅說出的這些牧草特點,他們都是將信將疑。
畢竟大草原上的那些牧草放到神國裏,都是劣質牧草。
生長緩慢,株高不過二十厘米,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等等,這不就是劣質牧草嗎?
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方小悅在窮水縣做了很多事情。
除了祈雨,開墾荒地,種植牧草、土豆之外,還派人前往大河省購買了大量糧食。
沒法,之前的糧食壓根就不夠吃,而田地裏的小麥還不到收獲的季節,窮水縣又添了八千多張嘴。
還好,他拿出來的那些牧草種子,長勢的確很好,種下去後,僅僅晚上一場小雨,次日清晨就發芽了。
在之後的半個月時間裏,牧草就迅速覆蓋了十多萬畝雨水衝刷出來的劣田。
而這十多萬畝劣田新長出來的牧草,足夠窮水縣現存的戰馬食用了。
如果等上幾年時間,劣田被牧草不斷改良增強肥力之後,一畝草地就足夠喂養五匹戰馬。
而一百萬畝草地就可以喂養五百萬匹馬。
當然,這隻能是將馬圈養起來的結果。
畢竟窮水縣壓根就沒可能有那麽多人去喂養這麽多馬,隻能夠選擇放牧馬群。
而這樣的話,窮水縣以後至少也可以放牧上百萬匹馬。
大概是因為朝廷眾官對戰功的認定和獎賞有異議,直到夏去秋來之時,朝廷的獎賞方才抵達窮水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