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這就是大宋的禁軍

“都說宋朝是個美好的時代,我卻感覺不到呢,應該讓他們自己來看看!”趙檉在前世的時候看過一個網絡調查,問‘如果真能穿越,你願意回到哪個時代?’結果宋朝名列‘鱉頭’,說那時gdb名列全球第一,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科舉成為國家公務員,捧上鐵飯碗,領著國家的補貼,娶上三妻四妾,為官又為商,還不怕紀檢委找麻煩,過一生幸福悠閑的蛀蟲日子。

“這裏也許是文人和達官貴族的天堂,卻不是一個軍人,一個真正的軍人的天堂,而是地獄!”當趙檉真的來到這個‘美好時代’的時候,他卻隻感到無奈,甚至悲哀,為這支軍隊難過。

他剛剛來到時也曾想過,這是一個外族入侵,民族危亡的年代,自己也許能夠統帥千軍萬馬,躍馬橫槍,成為青史留名的一代英傑,如果為身份不容,他甚至願意放棄王爵,當一名鐵血小兵。可是現實卻將他的美好願望擊的粉碎,這絕不是放棄身份所能改變的,而是現在的軍隊基本沒救了。

說到宋軍這支軍隊在中國曆史上也算是赫赫有名,他開創了以文官領兵的記錄,開創了文重武輕的曆史先例。要說以文治武,不能不說是項好政策,就是現代東西方各個國家也是大多采用這種製度,不可謂不先進,可是事情就怕從南極走到北極。

宋太祖趙匡胤立國之初就對武將『亂』國展開了一係列的治理。先是采用‘削奪其權,製其錢穀,收其精兵’的政策消除手握重兵的武將兵權,‘杯酒釋兵權’說起來好聽,刀在脖子上擱著呢,不交行嗎?可也開了以金錢贖買兵權的先河,為這支強軍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緊接著按軍兵種將禁軍分成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殿前司三大塊,合稱“三司”,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和殿前都指揮使稱謂“三帥”三衙鼎力,互相牽製,改變了過去由禁軍將領一人統率各軍的體製;然後又設立樞密院將軍隊的管理勸從宰相的手裏分成來,逐漸形成樞密院、三衙統兵的新體製。這樣,就把兵權一分為三,各有職守,相互製約,成為宋朝一項基本國策。

這種體製,用宋人的話來說就是:“祖宗統兵之法,天下之兵,本於樞密,有發兵之權而無握兵之重;京師之兵,總於三帥,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而每有出征,則由皇帝臨戰命帥,所任命主帥往往卻並不是三衙將領。不過,利弊往往是共生的,由於統治過嚴,政出多門,雖然消除了擁兵悍將對中央皇權的威脅,卻造成了各自為政、動輒製肘、缺乏協調、難以統籌等弊病,在相當程度上削弱了宋軍的戰鬥力。

再一個就是在兵製上進行改革,宋代實行強幹弱枝、內外相製的方針。宋代軍隊分禁兵、廂兵、鄉兵和藩兵四種。禁兵是中央軍兼正規軍,是主力作戰部隊,主要布防在京師和軍事要地。廂兵在北宋是國家正規軍中的地方部隊,由老弱者留充,既維持地方安全,也從事這種勞役,說是地方軍,其實就是雜役軍。另外還有鄉兵和藩兵,都是保衛鄉土的民兵,屬於預備役。

禁軍是宋朝的正規軍,是宋軍精銳所在。為了提高禁軍的作戰力,也為了保證最強大的軍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太祖又命全國挑選驍勇善戰的士兵,登記造冊送至京城,補充禁軍缺額。同時選拔強悍士兵作為兵樣,分送各地照樣募兵。後來又以木梃為高下之等,散發諸州依樣遴選。這樣就保證禁軍中都是身強力壯的士兵。禁軍每隔二三年甚至半年就變動駐地實行更戍法,可是將領卻不隨之同行,與現在的大軍區司令對調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更戍法的目的,說是使士兵均勞逸,知艱難,識戰鬥,習山川,不至驕惰,實際是使兵將分離,防止兩者形成根深蒂固的親黨關係,鏟除驕兵悍將犯上作『亂』的內外部條件。然而,兵將分離,更番迭戍,不利於同心協力的戰鬥團隊的形成,其削弱戰鬥力的消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總之,太祖削奪兵權、改革兵製的一係列措施,有效保證了宋朝軍隊的長期穩定,徹底結束武人『亂』政的動『蕩』局麵,其成效是不言而喻的。但其負麵作用也不容忽視。因製度、人事上牽製而影響到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由此形成了宋代猜忌和抑製武將的所謂祖宗家法。因而北宋一代,武人以保身全名為大幸,太宗以後幾無名將,唯一值得稱道的狄青也遭猜忌而死。

宋朝前期因為戰爭不斷,軍隊還能有實戰鍛煉,戰鬥力還是有的,但是隨著與遼國‘澶淵之盟’的簽訂,對手一夜之間消失了。雖然西夏那邊時不時的還打一仗,但是大多由邊軍對付,禁軍基本歇了。沒有了戰爭就沒有了風險,和平時期就沒了喪命的危險,禁軍待遇又不錯,當兵就成了就業的首選之地。

一些讀書人考進士總是名落孫山,去當兵身體又不大好,舞不動刀槍怎麽辦,有明白人就指點他們了,那就考武舉當軍官唄!這些人一聽‘茅廁’頓開,他娘的武舉反正不考耍大刀,隻需寫篇兵法論文,自己怎麽也比那些行伍出身的武夫強,於是一批接一批的學文學武兩不成,隻會紙上談兵的書生現身國防,結果武舉成了這些下等書生混上官職的捷徑!既然那些窮酸們都安置了,那趕上災荒無家可歸的災民也得給條出路啊,於是軍隊又發揮了起了另一項維護社會‘和諧’的作用。

古代一遇災荒必然會產生大量的災民,沒飯吃隻能穿州過府四處流浪,十個八個也不怕,可這些人弄不好就是十萬,百萬,一旦處理不好,賑災不及時就會激起民變。到了宋朝這不是問題,一旦饑荒發生,皇帝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開倉放糧,而是豎起招兵旗,把那些青壯都送到軍隊中吃官飯了。如此一來既補充了軍力又安撫了災民,啥事情都不耽誤,大家都高興何樂而不為呢!

大頭兵更多是為了養家糊口,這裏待遇不錯,隻要長得人高馬大就行,而且沒有嚴格的退役年齡限製,隻要混的好,又沒趕上去西北‘鍛煉’,孫子都能養大嘍,結果禁軍隊伍中胡子兵成群,弄不好一家三代都能在一個班裏當兵。

百年的和平,帶來了經濟的繁榮,到了本朝,現在大宋已是無官不商,人人參與經濟建設的時代,禁軍往往又駐防在大城市,他們哪裏還能坐得住,有心思去跟刀槍棍棒較勁,也跟著衝進了商海。穿著這身皮,還可以有許多便利,衙役稅吏們誰敢找他們麻煩,曆朝曆代沒聽說過跟‘丘八’打官司能贏的。

軍官弄個大酒樓,士兵開個雜貨鋪;軍官敢搶占農田開農場,士兵就敢在路邊上種個小菜園;士兵經營靠自己和家屬,當官的就直接派兵去幹活。很快‘軍企’遍及全國,軍人的身影出現在各個行業,看到穿著軍裝修房蓋屋的,別認為是在搞‘軍地共建’,那一定是軍營包工隊,『妓』院裏有軍官出入,也不一定是逛窯子找小姐的,很可能他就是老板。

天長地久,軍官們都懶得費勁搞經營了,士兵們不是都去做買賣了嗎,你們掙了錢我不眼紅,也可以不讓你來點卯出『操』,軍餉你就別要了。這樣一來,一些當兵的不高興了,你扣我軍餉,我還當什麽兵啊,扭頭不告而別,開始軍官們沒算過賬來,還派人去追去抓,後來一想,你們跑吧,都跑了才好的呢,老子在花名冊上還給你掛著名,軍餉我都給你們簽字代領嘍。

結果此風愈刮愈烈,當官的膽子越來越大,童貫出兵領了軍餉物資直接搬家裏去了,國防部長高俅把軍營都給賣了,大搞房地產開發,那些沒本事又不敢跑的士兵他們也給找了出路,家裏有什麽活兒,小到看門掃地倒馬桶,大到修園子,蓋豪宅直接派給他們去幹,要錢沒有,吃飯不管飽!

“唉,這就是我堂堂大宋的軍隊啊!”趙檉看完黃經臣給他搜集來的軍隊絕密級的情報長歎一聲,搖頭苦笑,他原想這史書上把他們埋汰的夠嗆了,沒想到現實更加殘酷,直接把他改造舊軍隊的念頭打消了。

趙檉事先設想著繞過‘宗室不能領兵’的規定,通過收買代理人控製改造一支軍隊,現在他知道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他擔心自己就是把百萬家財都搭進去,恐怕也填不飽這些人的肚子,到頭自己白忙乎一場。

“能不能建立一支新型武裝呢,采用現代的訓練方法,使用現代的火器作戰,那樣隻要一支精兵就可以改變戰爭的格局,畢竟這是有先例的,‘八國聯軍’憑著火槍大炮,隻用了區區兩千人就一路殺到了北京,占領了一個國家的首都”當趙檉發現門被堵死了,他不得不想辦法從窗戶跳出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