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六百多萬字,終於寫完,殊不容易,就寫些結束感言吧。

甲申之變,神州陸沉,偌大的一個帝國被打翻在地,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痛。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複雜的,熟悉那段曆史的人都清楚:天災人禍、君臣不齊心、文官互鬥、韃靼人寇邊、闖王起事、時疫、東林黨、九千歲……很多的原因,隻要有一個不成立,就可能不發生那樣的慘痛後果。

甚至於,關外韃靼人他們當時萬萬沒想到他們能夠入主神州,畢竟才得十數萬的人口,怎麽可能去挑翻一個上億人口的大帝國,大酋當時敢想到中原會“千萬人口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旁人會告訴他說“到點了,去搬磚吧!”

韃靼人入關後,隻要中國北方所有的熱血男兒,抱著餅餅下一本書《狠宋》中的“殺一個夠本,殺二個有賺”的鐵血心理,韃靼人就會掩麵而逃,因為他們沒這麽多人去拚得起!

關外才多少人,耗不起啊!

即使被韃靼人占據了中國北方,南明也大有可為,畢竟他們有忠貞營,有兩蹶名王的李定國,而當時的韃靼人,進入了中原的花花世界後,已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腐化了。

可惜就算到了最後關頭,南明內部還在互鬥。

與其說大明明是敗在外敵手裏,不如說是自己人幹掉了大明明。

就算南明失風,其實還有一個機會,那就是本書中的機會:“百萬華人下南洋!”

國姓爺目光太短淺,光抓著一個台灣,實際上南洋才是中國的機會,南洋天高海闊,地方廣大,資源豐富無比,各地方勢力的力量薄弱,根本無力抵拒國姓爺大軍,國姓爺的大軍對於他們來說是降維打擊!

而紅毛番在歐洲先是陷於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甲申之變是1644年),接著英荷數次大海戰,人腦子打成了狗腦子,根本無力幹涉亞洲。

中國人在南洋是有基礎的,早在北宋年間,中國人已大量漂洋來到呂宋通商定居,福建泉州當年是中國的通商大埠,因此,出海的主要是從泉州出發的閩南人。元末明初,沈萬山因國際貿易致富,富可敵國;1406年,鄭和率領當時世界最強大的艦隊開始七下西洋的時候,中國人對呂宋(菲律賓)已經十分熟悉。呂宋島南部Pasig河入海口,是曆代呂宋酋長所住的首城,多個世紀以來,中國的帆船每年禦風而來,在台風來臨之前回國,與本地人和平相處,各得其利。

後來西班牙人占據菲律賓呂宋後,屠殺當地華人,國姓爺聞訊大怒,決定揮師征討,為華人報仇。他一麵撫恤安置從菲律賓逃到台灣的華人,一方麵組織籌備軍隊,派人暗中與在菲律賓的華人聯絡,以便到時可裏應外合,但尚未出兵即病逝。

後來,其子鄭經也於1670年和1671年兩次準備派艦隊征討馬尼拉,又因為三藩之亂鄭經率軍西渡福建支援耿精忠而沒有出兵菲律賓。

一旦國姓爺占據南洋,以其豐富的資源,進可攻,退可守,對於韃靼人來說處於“他打你可以,你打他打不著”的境地!

更何況,南洋在手,土澳還遠嗎?

隻要占據土澳,即可奠定我中華民族的萬世之基,大家都知道土澳的資源無與倫比,中華將如虎添翼!

曆史沒有存在,隻能虛構了,這就是本書的來由。

感謝一波:謝謝親愛書友們的觀賞,謝謝大家的支持。謝謝起點給予我的機會,謝謝我的責編琉星大大的熱心幫助!

餅餅的新書廣告:《狠宋》

蒙古鐵騎呼嘯南下,麵對著這世界上最鋒利的進攻矛頭,你隻有比他們更狠,用更狠的軍隊、更狠的經濟、更狠的科技、更狠的民眾,才能夠戰勝強敵,取得勝利!

請收藏,請點擊,請推薦,多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