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關大捷

1937年,國民政府組織太原會戰,**、聶榮臻率領八路軍115師在山西參加會戰。115師利用平型關的有利地形,於9月25日伏擊日軍,殲滅日軍板垣師團1000多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中**隊的第一次大捷,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摧毀了日軍直取太原的軍事計劃,支援了gmd軍隊正在準備的忻口會戰,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出師華北抗日戰場後首戰大捷,他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士氣。

平型關戰役簡介

八路軍出師華北挺進山西之際,日軍板垣征四郎的第5師團(缺第9旅團)在察哈爾派遣軍(東條英機)的配合下,正沿平綏路進攻長城沿線,企圖南下進攻太原,奪取山西腹地,並從右翼配合華北方麵軍在平漢路的作戰。中國第2戰區製定了沿長城各隘阻擊日軍的作戰計劃,在平型關方麵,決心集合重兵殲滅來犯之敵,並請求八路軍配合側擊日軍。為了配合友軍作戰,保衛山西,振奮八路軍軍威,八路軍115師成功進行了平型關伏擊戰,取得首戰大捷。

1937年9月上旬,根據晉軍擬定的平型關作戰計劃,八路軍115師開赴平型關附近。平型關位於山西省東北部,是晉東北的一個咽喉要道,兩側峰巒迭起,陡峭險峻,左側有東跑池、老爺廟等製高點,右側是白崖台等山嶺。在關前,是一條由西南向東北延伸的狹窄溝道,是伏擊殲敵的理想地。2日,日軍第五師團第21旅團一部,由靈丘向平型關進犯,並占領東跑池地區。23日,115師決心抓住日軍驕橫、疏於戒備的弱點,利用平型關東北的有利地形,以伏擊手段殲敵,並召開連以上幹部會議,進行深入的戰鬥動員。24日深夜,115師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進入白崖台等預置好的戰鬥陣地。25日拂曉,日軍第五師團第21旅後續部隊乘汽車100餘輛,附輜重大車200餘輛,沿靈丘——平型關公路由東向西開進。7時許,該部全部進入第115師預伏陣地。第115師抓住戰機,立即命令全線開火,並乘敵陷於混亂之際,適時發起衝擊。115師一部殲敵先頭,阻其沿公路南竄之路;一部分割包圍日軍後尾部隊,斷其退路;一部衝過公路迅速搶占老爺廟及其以北高地;一部阻斷先期占領東跑池的日軍回援;一部阻斷日軍第五師團派出的增援部隊。經過激烈戰鬥,全殲被圍日軍,大獲全勝。

此戰,取得重大戰果。八路軍115師共擊斃日軍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步槍1000餘支,機槍20餘挺,火炮一門,以及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全國抗戰開始以來中**隊的第一個大勝利。

平型關大捷在日軍**、gmd軍隊節節後退的形勢下,有力打擊了日軍的瘋狂氣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使全國人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從而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民心、士氣,消息傳開,全國各界莫不歡欣鼓舞,紛紛發來賀信賀電,大大提高了gcd和八路軍的威望。同時在整個戰略上,為忻口作戰贏得了準備時間,有效地鉗製了日軍第5師的行動,並且從側翼支援了平漢路的作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供稿)

平型關戰鬥詳細經過

平型關戰鬥,又稱平型關戰役、平型關大捷,是抗戰時期一次轟動全國的戰鬥。但長期以來,有些人對這次戰鬥的具體情況不甚了解,甚至存在一些不正確的認識。因此有必要澄清一些事實真相。

平型關戰鬥是平型關戰役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晉綏軍提出戰役設想,由閻錫山向八路軍負責聯絡的周恩來,彭德懷提出,經八路軍總部朱德批準,**具體部署和指揮進行的。

1937年抗戰全麵爆發後,國共實現了第二次合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在8月下旬改編為八路軍,迅速出師山西抗日前線。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周恩來、彭德懷等先行入晉,與統治山西的gmd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協商聯合抗日的有關問題。此時,日本侵略軍已長驅入晉,閻錫山頗想倚重八路軍,因此,雙方迅速達成了八路軍運用運動戰和遊擊戰的戰術打擊日軍、配合友軍的協議。

9月下旬,八路軍出發時分赴各地的主要領導人朱德、彭德懷、任弼時、左權等匯集一起。9月21日,中·共中央軍委前方分會召開會議,討論山西戰局和八路軍的作戰計劃。彭德懷在會上說明了通報了友軍要求側擊進攻平型關之敵的意見,得到與會者的一致讚同。據此,八路軍總部製定了作戰訓令。9月23日,朱德、彭德懷向一一五師下達了“一一五師應即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機動側擊向平型關進攻之敵”的命令。與此同時,八路軍一一五師作為先遣部隊風雨兼程於9月下旬挺進到平型關附近。跟隨先頭部隊推進的**,在到達平型關附近後,根據對地形的勘察和對敵情的分析,也向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軍委、毛·澤·東提出了集中兵力打一仗的建議。

平型關戰鬥,是由**具體指揮的。在平型關戰鬥中,**幾次踏勘平型關的地形,選擇了日軍必經之路而又非常適宜進行伏擊戰鬥的戰場,製定了以兩個團截擊和分割行進中的敵人,以1個團斷敵退路,一獨立團和騎兵營阻擊敵人增援部隊,以1個團為預備隊的作戰部署,在現場機動指揮戰鬥的進行。作戰中,他突破了原先提出的動用1個旅的計劃,實際是使用了全師的兵力,這是根據實際情況而采取的變更,也反映了他希望大打一仗、獲得重大戰果的心理。隨機應變,是軍事指揮中經常發生的事情,因此應該是允許的,而這一變更對平型關戰鬥的勝利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總之,平型關戰鬥的勝利,是中央軍委總部署和八路軍一一五師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的結果,與**的指揮也是分不開的。

如前所述,平型關戰鬥雖是在閻錫山計劃的作戰方案框架下進行的,但是八路軍獨立進行的。以敵後遊擊戰和運動戰配合gmd的正麵作戰,是在南京軍事會議上朱德就提出來的,而八路軍實行獨立自主的敵後遊擊戰和運動戰,則是這個協議的基本內容。平型關戰鬥,八路軍信守了這個原則。平型關戰鬥的計劃、部署,使用的兵力和戰鬥的進行,都是八路軍一一五師承擔的,戰鬥過程中,沒有gmd軍隊參戰,也沒有gmd軍隊對日軍的牽製。本來是應該有gmd軍隊配合的,但當八路軍在平型關打響後,卻沒有給予配合。一一五師曾數次派人與附近的gmd軍隊聯係,但都沒有結果。平型關戰鬥結束後,按照與gmd軍隊的約定,八路軍一一五師參戰部隊立即向平型關正麵的東跑池日軍逼進,並在當日黃昏搶占了東跑池周圍的高地,將日軍包圍在東跑池一帶的盆地。但是gmd軍隊卻沒有按照計劃出擊。時任三四三旅六八五團團長的楊得誌回憶說:按照預定計劃,gmd軍應和我們同時出擊,在我們消滅公路上的敵人以後,轉向東跑池,配合他們全殲垣師團。不料想,我們和兄弟團隊跑到東跑池包圍了敵人,卻不見一個gmd兵的影子,原來他們根本就沒有出擊。gmd軍隊的怠戰,使該地的日軍未能被殲,平型關戰鬥的戰果未能得到擴大。

平型關大捷的影響

平型關戰鬥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共·產·黨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影響深遠,平型關戰鬥消滅日軍1000多人,從整個抗日戰爭的曆史看,不是大仗,但它震動全國,意義深遠。第一,抗戰以來,中**隊英勇奮戰,但沒有獲得很好的戰績。其時,南線的淞滬會戰一直處在膠著狀態,中**隊傷亡嚴重。保定、石家莊等大城市和平漢、津浦路北段的大片土地迅速淪陷,閻錫山的晉軍也是連續喪失地盤。平型關戰鬥幹淨利索地消滅千餘日軍,是全國抗戰以來中**隊的第一個大勝仗。因此,gmd政府稱:“此為華軍在平綏線之空前勝利。”它給予在侵華以來橫衝直闖的日軍沉重的打擊,尤其因為打擊的是日軍的王牌師團,因此這個打擊就對日軍特別沉重,也就特別有意義。而它更重大的意義,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鬥誌,正如時任gmd第二戰區戰地動員委員會主任委員續範亭所指出的:平型關戰役的特別意義,“在於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我們的士氣。”第二,平型關戰鬥對日軍的痛擊,既打破了日軍突破平型關、打擊中國第二戰區部隊,從右翼配合日軍華北主力在平漢路作戰的戰略企圖,又頓挫了日軍向山西腹地深入的進攻勢頭,挫傷了日軍的銳氣,使之再不敢貿然深入,為中國方麵部署忻口會戰提供了時機,從而也就有力地支援了中國正麵軍隊的抗戰。第三,八路軍以遠遠不如gmd軍隊的簡陋裝備,用甚至當時民間武裝都看不起的武器,主動迎戰日軍的主力師團,並且首戰大捷,突出地顯示了八路軍的戰鬥力,因此極大地提高了八路軍的威信,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威信。第四,平型關戰鬥增進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對抗日戰爭規律的認識。毛·澤·東根據平型關戰鬥的經驗,在1937年9月29日進一步提出八路軍的作戰方針:“根本方針是爭取群眾,組織群眾的遊擊隊。在這個總方針下,實行有條件的集中作戰。”不久,他把它概括為“獨立自主的遊擊戰和運動戰”,從而完善了我黨對領導抗日戰爭的作戰指導思想。

應當看到,平型關大捷無論從什麽角度看都是一場很小的勝仗,打的是日軍二流的輜重部隊,結果還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但是這場戰爭的曆史意義是不容小覷的。因為自從中日開戰以來,中方還沒有取得一場勝仗,哪怕是這樣的小小的伏擊戰。因此,此戰過後,無論是八路軍方麵還是gmd方麵都有意識地擴大其影響,虛誇戰績,為的就是在最大程度上鼓舞中**民的抗日士氣,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去除在軍隊中根深蒂固的恐日畏戰思想。因此此戰作為抗日之第一勝仗,還是有其巨大的曆史作用的。

注:平型關大捷與平型關戰役是兩個經常被混淆卻全然不同的概念。平型關戰役是我晉綏軍在平型關一帶縱深對日進行的防禦作戰,是太原會戰的一個重大戰役,此戰役最終因日軍突破平型關關口而失敗;平型關大捷指的是在平型關戰役中我八路軍為配合晉綏軍的平型關戰役而進行的短時間小規模的伏擊戰,戰場範圍在平型關以西的喬溝沿線和廣靈方向的駐馬嶺地區,戰鬥成功伏擊了企圖通過平型關的日軍,全殲日軍第21旅團輜重部隊約1000人,八路軍傷亡600餘人,成為全麵抗戰爆發以來中**隊對日作戰的勝利。

平型關大捷的辨析

中方資料

平型關一戰是1937年9月25日爆發的,第二天,即9月26日上午,毛·澤·東接到捷報後,當即草擬了誇大宣傳的戰報,並以八路軍參謀處名義致電國民政府軍委會等報捷,全國各大報紛紛刊載,如:“九月廿五日,我八路軍在晉北平型關與敵萬餘激戰,反複衝鋒,我軍奮勉無前,將進攻之敵全部擊潰。所有平型關以北之辛莊、關沙、東跑池一帶陣地,完全奪取。敵官兵被擊斃者,屍橫山野,一部被俘虜繳械,獲汽車、坦克車、槍炮及其他軍用品甚多,正在清查中。現殘敵潰退至小賽村,我四麵包圍中。八路軍參謀處。宥(注:指9月26日)。”

26日中午11時,毛·澤·東在給朱德、彭德懷等人的電報中說明:“已用八路軍參謀處名義用有線電、無線電發出簡單捷報,隻說將敵萬餘擊潰,擊斃甚多,一批俘虜,車輛槍炮繳獲甚多,正清查中等語。”毛並提出:“關於繳獲數目對gmd不可誇大,但對外宣傳可略增數目字,是否可說俘虜千餘人,汽車八十餘輛,坦克五輛,炮三門,炮彈三千發,請酌定見告,以為統一”。(《毛·澤·東致朱彭任並告林聶電》,1937年9月26日)。

由於這時朱、彭已將戰果上報南京蔣介石和閻錫山,內容仍然是“繳獲汽車六十餘輛,小摩托車三輛,外炮一門,炮彈二千餘發”,“俘虜敵官兵三百餘名,另有敵一部約四五百人,馬數十匹被我完全包圍,死不繳械,故全部打死”等,故對毛·澤·東把擊敵數擴大到萬餘,且聲稱俘虜千餘等,他們顯然認為不妥。接電後,朱、彭兩人當晚即聯名複電提出:“昨天的勝利對gmd、對外宣傳,我們意見不必擴大,以我們本日致蔣閻電為好。”(《朱彭致毛·澤·東並告林聶電》,1937年9月26日)。

但是,正如毛電已經說到的,由其親擬的捷報早已發出,隻是因為繳獲問題要和前方統一口徑,故才去電朱、彭商量,此一說法已難以收回了。結果,中·共方麵當天在給南京當局的電報中就出現了延安和前總兩個內容大相徑庭的平型關戰鬥捷報,而中·共方麵乃至於各方報紙上,自然也都是以毛·澤·東的捷報為準。所謂平型關一戰殲敵萬餘的說法,即由此而來。

而1937年11月20日由中·共中央所屬的抗戰出版社發行的《第八路軍》一書是這樣報導的:“二十五號那天,敵人著名的板垣師團的第十和二十二聯隊,進入平型關戰畢,我軍俘獲敵人一千餘人,敵傷亡在五千以上,我軍又奪得坦克車、裝甲車及馬車共七十四輛。”

80年代前的內地史書,將殲敵數字再改為三千人。普遍的描述是:“九月二十五日,天色微明,日軍進攻平型關的兵力部屬已隱約可見。這時板垣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約四千人,一百餘輛汽車,兩百餘輛大車,走入我們的伏擊圈內,大約五時半光景,戰鬥開始了。在這次戰鬥中,殲滅日軍三千多,毀汽車一百多輛,大車二百輛,繳獲九三式野炮一門,輕重機槍二十多挺,步槍一千多支,擲彈筒二十多個,戰馬五十三匹,日幣三十萬元,棉大衣一萬五千多件,其餘軍用食品無數。單是日本大衣,就夠一一五師每人一件。我軍傷亡近千人。”

90年代中期後,殲敵數字改為一千人:“此役一一五師共擊斃日軍精銳第五師第二十一旅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步槍1000餘支,機槍20餘挺,火炮1門,以及大批軍用物資。”(軍事科學院軍事曆史研究部著:《中國抗日戰爭史》,中卷,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版,第39-40頁)。

由此可以看到平型關戰鬥殲敵數字逐漸縮小的脈絡,主要有幾處大修改:殲滅的日軍部隊,從“第二十一旅團主力”改為“二十一旅團第二十一聯隊第三大隊和輜重部隊”。日軍損失,從“與敵萬餘人激戰”、“敵傷亡在五千以上”,到“殲敵三千,毀汽車一百多輛,大車二百輛”再到“殲敵一千多人,繳獲步槍一千多支,毀汽車一百餘輛”。90年代有的著作,殲敵數字複又改為500餘人、600人。

日本資料

然而根據日本史料考證,平型關戰鬥,八路軍殲滅的日軍是第5師團後勤部隊(日軍稱為輜重、兵站部隊),擊斃日軍不到200人,包括2名中佐。

據日本史料記載,平型關戰鬥,日軍第5師團遭伏擊的是從前線靈邱回來的兵站汽車1個中隊,以及開往前線的第21聯隊“大行李”和護衛的1個小隊(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1卷第2冊52頁)。所以平型關戰鬥,八路軍伏擊的是兩路對進的日軍小部隊!兩路日軍同時進入包圍圈而遭八路軍分別包圍,其中較弱的一路被全殲,另一路則遭重創。

據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一書(1967年5月25日,由中央公論社印行)第13卷第120頁記載:“駐靈邱日軍第21旅團部接到第21聯隊天雨變冷,急需補給的報告,命第21聯隊輜重隊(大行李隊)以馬50匹、大車70輛,滿載衣服、糧食、彈藥,由靈邱西行平型關。此一輜重隊係由第12中隊第3小隊長高橋義夫少尉率領,有輜重兵15人,特務兵70人護衛;輜重隊前,則有第5師團情報參謀橋本順正中佐乘司令部小型木炭汽車同行……此一時刻,新莊淳中佐所率領之日軍第6兵站汽車隊,由矢島俊彥大尉率領第2中隊176人,乘日產卡車50輛在前,中西次第八少佐率第3中隊30輛卡車在後,自關溝向東出發。新莊淳則乘卡車與兵站要員6人、士兵15人,走在隊伍最前頭(車隊總共有81輛卡車)。此兩支本非戰鬥部隊——由靈邱向西開平型關的輜重隊,及由關溝向東開靈邱的汽車隊,均於25日10時以後,進入第115師的埋伏陷阱。……”

因此進入伏擊圈的日軍,是從兩個入口來的,分屬兩個部隊!一個是從平型關返回靈邱的第6兵站汽車隊,明確有記載的是新莊淳及與其同乘卡車的隨從人員共22人,和矢島俊彥大尉率領的第2中隊176人,共計198人。那麽,中西次第八少佐的第3中隊有多少人呢?從其乘坐30輛卡車推斷,著名學者楊奎鬆認為有110人左右。那麽,這路日軍應超過300人,計乘81輛汽車,從西向東進入八路軍伏擊區,這支部隊的指揮官是新莊淳中佐;第二個是攜帶大批彈藥,衣物,糧食等物資從靈邱向平型關前線支援的步兵第21聯隊輜重部隊(大行李隊),86人,70輛大車,由橋本順正中佐率領。兩路日軍都是作為指揮官的中佐走在前麵,因而這2名中佐戰鬥中都是首當其衝被擊斃。

橋本順正這路日軍在雨後濕滑的小道上行動不便,大車無法行走,日軍紛紛下馬推車,這時,八路軍發動猛烈襲擊。據日本原《每日新聞》隨軍記者益川所著的《大陸舞台上的中日死戰》(在《丸》雜誌上連載)記載:“**的部隊在通路兩側的山崖上等待埋伏,攻擊發起後手榴彈步槍齊發,無武裝但多乘馬的大行李首先遭到痛擊全部潰滅。橋本參謀,高橋少尉等指揮衛隊奮力迎戰,結果全員戰死。”

橋本這一路大行李隊的日軍86人被全部擊斃,問題是這個21聯隊的“大行李”,據某些人考證,大行李是日軍一個獨立單位,相當於兵站(日軍旅團才有兵站,聯隊隻有大行李),編製約100人,主要是後勤文職人員。那這樣橋本順正這一路日軍就有近200人而不是86人。但據網友“薩蘇”等考證,這個“大行李”的人員日本史料中稱為“荷物”,帶有汙辱性,不應該指日軍。我認為,根據日本史料稱,在平型關遭到伏擊的,除日軍外,還有隨行的300多名進行後勤運輸的朝鮮勞工(二戰中日軍普遍使用朝鮮勞工作後勤運輸工作,在太平洋戰爭的曆次戰役中均有提及),日軍戰史也稱橋本這路日軍有民夫,且沒有配備武器(《濱田聯隊史》,第97-106頁)。還有些人認為該路日軍隻有15名輜重兵趕70輛大車不可能,疑為150人之誤,著名學者楊奎鬆也持這一觀點。但上麵已經解釋清楚,趕車的應為朝鮮勞工。加上這300多朝鮮勞工,此路日軍人員應有400多人,全部被擊斃。照朱德、彭德懷次日給南京蔣介石的電報,就是:“另有一部約四五百人,馬數十匹均被我完全包圍,死不繳槍,故全部打死”(《朱彭關於平型關戰役大捷致南京大元帥蔣電》,1937年9月26日,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廿五)3081)。

對於新莊這路從平型關方向前來的日軍,顯然出乎115師預料。我們也可以從當時指揮作戰的八路軍115師686團的團長李天佑回憶中得到某些佐證。他提到,被伏擊的日軍並非隻是從靈丘西來的部隊,也有從平型關方向東來的車隊,在他當時的位置上,他曾看到有“1輛從平型關開過來的汽車中彈起火”(李天佑:《首戰平型關》,載《八路軍(回憶史料)》,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版,第209頁)。新莊淳中佐首當其衝被擊斃,但考慮到被襲日軍第6兵站汽車隊的矢島及中西兩個中隊長均得逃脫,並有十分詳盡的報告講述了被伏及突圍經過,可以相信,日軍新莊汽車隊人員確有一部從包圍圈中衝了出來。據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一書記載:“至下午戰事結束,日軍第6兵站汽車隊計損失卡車75輛,指揮官新莊淳以下43人戰死,34人負傷。”因為新莊這路日軍人數較多,戰鬥力較強,且出乎八路軍意料,故能逃出伏擊圈,避免了被全殲的厄運。

綜上所述,在平型關遭到八路軍伏擊的日軍,主要是日軍輜重隊和汽車隊,並非戰鬥部隊。關於此點,參戰的115師685團戰鬥詳報即有明確的說法。它指出:“此次敵參加作戰部隊為第五師團之二十一旅團(十九聯隊二十聯隊)輸卒隊及少數機械車隊,均歸二十一旅團長指揮”。(《(六八五團)平型關戰鬥詳報》,1937年10月12日)。但是,應當看到的是,八路軍此次作戰,也進行了相當時間的阻擊作戰(非殲滅戰或伏擊戰)。其作戰對象,是日軍的戰鬥部隊,即前來援救的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第21聯隊第3大隊。戰鬥當天上午11時左右,正在擔任平型關正麵進攻作戰的日軍第3大隊已得知汽車隊遭到伏擊,曾立即出動包括機關槍中隊主力在內的將近3個中隊的兵力前往救援,但遭到八路軍的阻擊(參見步21會:《濱田聯隊史》,日本(未見出版單位)1973年11月版,第97-104頁;兒島襄著:《日中戰爭》,日本文藝春秋社1984年版,第122-125頁)。所以八路軍此次作戰的對象中不僅有日軍野戰部隊,而且有相當強的自動火器部隊,說與之作戰的日軍中有第3大隊也並不為過。但籠統地說八路軍在平型關戰鬥中殲滅“第二十一旅團第二十一聯隊第三大隊和輜重部隊一部”,容易給人以八路軍以殲滅日軍戰鬥部隊為主的印象,這卻並不準確,因為第3大隊是解圍部隊,並不在伏擊圈內,遭到伏擊的隻是日軍輜重部隊。

平型關戰鬥,伏擊戰擊斃日軍人數為129人(橋本一路86人和新莊一路43人),還有就是解圍的日軍第3大隊,9月25日共傷亡98人(死亡38人,受傷60人,見《濱田聯隊史》,第115-117頁),因當日第3大隊並無與gmd軍激戰,故此數字可全部算入平型關解圍戰的損失。如此則平型關戰鬥日軍總計死亡167人,受傷94人(共261人),即日軍被擊斃數不足200人。90年代以來內地的某些著作宣稱平型關戰鬥殲滅日軍為500-600人,是算入了300多名朝鮮勞工,但我認為朝鮮勞工是不應該計入戰果的。據解放軍權威戰史專家宣稱,此戰八路軍係居高臨下實行伏擊,卻傷亡800人,還多是經過萬裏長征的老骨幹。此役八路軍傷亡大致為日軍傷亡數的3倍,其中幹部傷亡的比例尤其大。

所以平型關戰鬥,八路軍擊斃的日軍不足200人,繳獲也不多。戰鬥發生五年之後,1942年12月18日,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時彭在黨內接替楊尚昆出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在太行區營級及縣級以上幹部會議上,作了“關於華北根據地工作的報告”,他說:“關於群眾遊擊戰,是從平型關戰鬥之後,更加認識到其重要性。平型關是一次完全的伏擊戰,是敵人事前完全沒有想到的,但是結果我們沒有能俘獲一個活日本兵,隻繳到不上一百條的完整步槍。”(中·共中央華中局宣傳部1943年8月20日出版之黨內刊物《真理》第十四期)。據此,原來所稱“繳獲步槍千餘支”,亦係誇大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