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縣位於宛城東北,兩地相距約一百八十裏,由於葉縣號稱‘宛之喉,許之腹’,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擔負著拱衛許昌的重任,曹操也由此在這裏部署了一萬重兵。

葉縣主將為曹洪的副將李典,就在兩個時辰前,李典接到了曹洪的緊急飛鴿傳信,長安漢軍大舉來襲,命他立刻趕赴宛城集結。

這個消息令李典著實感到吃驚,他曹洪的副將,援兵宛城義不容辭,但他又有點為難,他不可能放棄葉縣,使許昌大門洞開,一番考慮後,李典決定留部將趙迪率五千軍隊堅守葉縣,他則親率五千軍隊趕赴宛城集結。

時間已漸漸到了三更時分,五千曹軍在官道上列隊疾速行軍,李典騎馬行駛在隊伍的前方,他和漢軍交戰多年,對漢軍的作戰方式已經比較了解,漢軍尤其善於出奇兵,伏擊、偷城,以最小的代價獲取勝利。

這劉璟的天下理念,盡可能地在戰爭中保存青壯人口,雖然李典本人對這種理念也頗為讚成,但敵對雙方你死我活的關係,作為曹將,最大限度殺傷敵軍,也就成了李典義不容辭的責任。

李典非常小心謹慎,不斷派出斥候在前方探路,從葉縣到宛城這段官道上,已經發生過幾次伏擊戰,包括虎豹騎兵慘遭伏擊的那一次,至今令李典記憶深刻。

盡管曹洪發出的緊急命令,但隊伍走出三十餘裏後,李典還下令全軍放慢行軍速度,這一帶南陽盆地的邊緣,丘陵起伏,森林茂密,兩邊山穀眾多,極容易遭遇伏擊,隻有再走出二十餘裏,進入平原地帶,才可以加快速度。

就在這時,一名斥候疾奔而至,老遠喊道:“軍隊緩行!”

李典心中頓覺不妙,立刻喝令:“停止行軍!”

斥候奔至,在馬上抱拳稟報:“啟稟將軍,前方五裏外發現了異常,樹林內有大量伏兵。”

李典心中一沉,果然遇到了伏兵,他盡量讓自己冷靜下來,又問道:“有多少伏兵,什麽軍種?”

“具體數量不知,前去探查的十幾名兄弟隻逃回一人,身披三箭,已重傷不治,他臨死前弓弩軍。”

李典左右打量一下地形,他們正好進入一條寬闊的穀道不久,穀道寬約半裏,長七八裏,兩邊山勢傾斜陡峭,長滿了茂密的灌木叢,這種地形不利於伏擊,不過卻有利於騎兵衝擊。(最穩定)

李典知道漢軍攻下關隴後,騎兵力量大增,由原來騎兵疏寡的南方軍隊,漸漸演變為騎兵、步兵皆強大的北方軍隊,如果漢軍騎兵突擊,他的麻煩就大了。

但騎兵隻猜測,而前方的伏兵已事實,李典當即下令道:“傳令全軍,立刻向後軍匯攏。”

這應付伏擊的有效策略,由於行軍時隊伍拉得較長,一旦遇到伏擊便會被截成數段,從而形成各自為陣的不利局麵,最終逃不過被全殲的命運。

所以若事先發現有伏兵,最好的應對策略就迅速集結,將拉長的隊伍重新列隊成陣,就算伏兵殺出,也絲毫不懼。

李典一心要脫離這條穀道,便下令向後集結,他話音剛落,前方忽然傳來了轟隆隆的戰鼓聲,緊接著喊殺聲震天,這伏兵發現他們已被敵軍察覺,反客為主,殺出了密林。

李典大喊道:“迅速後撤集結!”

不用他下令,數千曹軍士兵紛紛調頭疾奔,向山穀外奔去,在嘈雜和混亂之中,李典忽然聽到一種奇怪的聲音,仿佛鼓點般密集,被伏兵的鼓聲和喊殺聲掩蓋住了。

李典凝神細聽,臉色漸漸緊張起來,他忽然大喊一聲,“不好!”

他已聽出這種奇怪聲音奔馳的馬蹄聲,或許馬蹄被厚布包住,奔跑聲十分低微,但數量眾多,奔近後還能聽出來。

李典忽然意識到自己中了漢軍的陷阱,所謂伏擊不過個誘餌,故意讓自己發現,使自己本能地集結兵力,雖然集結兵力列陣本身沒有錯,但軍隊集結需要時間,在騎兵的高速突擊下,軍隊往往會集結未成,卻正好有利於騎兵進行集中突擊殺戮。

李典急得大喊:“停止撤軍,弓弩列陣!”

但已經晚了,五十步外忽然出現了密集奔馳而來的騎兵隊伍,他們訓練有素,如狂風暴雨般在黑夜中疾奔,這強大的騎兵才可能辦到,在黑夜中集中突擊,隻有曹軍的虎豹騎才具有這種能力,但現在漢軍也能做到了。

李典心急如焚,現在隻能犧牲前軍,希望前軍能最大限度地阻礙漢軍騎兵的高速突擊,給後軍爭取寶貴的集結時間。

李典調轉馬頭便向後軍奔去,他隻奔出數十步,便聽見身後傳來一片淒厲的慘叫聲,前軍千餘名士兵已被卷進了漢軍的鐵蹄之下,長矛若疾刺,刺穿了敵軍的胸膛,戰刀如閃電,劈飛了敵軍的頭顱,馬蹄如鐵,踏破了敵軍的胸膛肝膽,一時間,血霧彌漫,肢體橫飛,哭喊聲、慘叫聲響徹了山穀。

李典雖有武藝,但單槍匹馬也難敵騎兵的密集衝擊,他隻能迅速撤到後軍,組織後軍進行抵抗,但李典奔出不到百步,忽然後肩一陣鑽心劇痛,渾身力氣消失,他差一點栽翻下馬,一支冷箭在黑夜中射中了他的肩膀。

百步外,龐德收起弓箭,遺憾搖了搖頭,這一箭略略射偏了兩寸,沒有能射中敵將的背心,“將軍,敵軍後軍已集結!”一名騎兵大聲稟報道。

龐德嘴角露出一聲冷笑,當即下令,“敲響震山鼓!”

“咚——咚——咚!”

驚天動地的震山大鼓敲響,這漢軍全麵出擊的命令,龐德率領三千騎兵

兵以及扮作伏兵的一千士兵從前方殺向曹軍,而就在這時,剛剛集結完成的曹軍後部也發生了大亂,副將冷苞率領三千騎兵從後麵突擊而至,向剛剛才列陣完畢的三千曹軍後部發動猛攻。

這時,李典已奔至後軍,盡管他肩中一箭,無法再和敵軍大將單挑格鬥,但指揮作戰卻不受影響,他大喊道:“背靠背,組成長矛陣!”

駐守葉縣的曹軍也精銳之軍,盡管遭遇漢軍騎兵突襲,但他們反應迅速,除了前軍一千餘人來不及後撤外,後軍三千五百人還集結成功了,對於弱旅,集結兵力不過便於騎兵集中屠殺,而對於精銳之軍,集結兵力卻能形成對騎兵有效的抗擊。

在這一點上,龐德略有點輕敵了,他應該在曹軍行軍途中趁對方拉長隊伍時進行騎兵突擊,切割包圍對方,這樣更能輕易地擊潰對方,不過這種戰術的缺點也同樣明顯,便無法大量殺傷敵軍。

龐德放棄了這種切割戰術,而采用集中殲滅戰術,有意暴露伏兵,讓敵軍迅速集結,這樣雖然有利於集中消滅敵軍,可一旦敵軍集結成功,同樣會給騎兵造成威脅。

在利弊權衡中,就需要主將非常了解敵軍的作戰能力,龐德恰恰在這一點上有些輕敵了,這和他長期指揮騎兵有關,對步兵總有一種骨子裏的輕蔑。

曹軍前部雖然被漢軍騎兵殘酷屠殺,但他們也阻礙了漢軍騎兵的迅速推進,給了曹軍後部集結的時間,當漢軍騎兵前後夾擊而來時,曹軍後部的三千五百人已經集結完畢,迅速排出長矛方陣,背靠背與漢軍騎兵激戰。

這一場慘烈的激戰,漢軍騎兵無論人數還武力都占據了絕對上風,他們進攻強悍,殺戮無情,踏著堆積的血肉一步步向前推進,但曹軍士兵卻背水一戰,置死地而後生,用密集的長矛陣反擊漢軍騎兵的突擊,不斷有戰馬中矛摔倒,騎兵落馬後被亂矛戳死。

短短半裏長的戰線上,死人死馬血肉混雜,堆成了一道血肉之牆,盡管漢軍占據上風,但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原本計劃半個時辰結束戰鬥,一個時辰過去,曹軍還有兩千軍隊,而漢軍騎兵卻損失過千。

龐德也有點急躁起來,曹軍的頑強抵抗令他始料不及,這樣打下去,就算全殲了對方,他們也要付出至少兩千騎兵代價,這個代價讓他承受不起,龐德開始懊悔,自己不該輕敵,應該聽從冷苞的建議,在敵軍行軍時進行突襲,那樣最多隻用付出兩三百人的損失。

就在這時,冷苞的一名親兵騎馬飛奔而至,高聲喊道:“將軍,冷將軍建議用芒刺突襲!”

一句話提醒了龐德,他狠狠地一拍腦門,自己真糊塗,竟然把騎兵對付集群最犀利的武器給忘記了,他厲聲大吼:“速令芒刺騎兵上前!”

所謂芒刺騎兵,漢軍模仿貴霜騎兵而組建的一支小型騎兵隊,這支騎兵隊最大的特點便每人配備了十根精鋼打製的短刺,短刺長五尺,重十斤,外形為流線型,從粗到細,一氣嗬成,前段尖銳無比,外形極像芒刺,所以叫做芒刺騎兵。

由於這支精鋼短刺打造不易,耗費巨大,目前隻打造出一千餘根,組建成一支一百二十人的小型騎兵隊,每個人身材高大,臂力過人,騎著強悍的高頭大馬,憑臂力可以將短刺投出三十餘步遠。

蜂弩雖然也可以擊穿盾牌,大量殺傷敵軍,但在敵我相距太近時,很容易誤傷已軍,而靠人力投出的芒刺,就相對顯得精準、密集,殺傷力極大。

另外也可以使用火攻,將火油投入敵軍大陣,讓烈火擾亂敵軍陣型,不過對於戰馬卻不利,很容易使戰馬受驚,反而使騎兵陷入混亂,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芒刺就最佳的戰術。

隨著龐德的一聲令下,一隊騎兵疾速奔來,他們奔入騎兵前線,紛紛從矛鞘中拔出精鋼短刺,奮力向曹軍長矛陣投去。

一百餘根芒刺劃出一道道烏黑的暗光,密集地射入曹軍的長矛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