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改變了先前做出來的決定。

之所以改變決定,一方麵是處於他自身的考慮,另外一方麵,也是眾多將士的要求,特別是率領白杆兵的馬祥麟,更是當場要寫下血書。

最初的計劃是賀人龍率領一萬先頭部隊,以最快的速度抵達夔州府城,洪承疇率領其餘的將士隨後趕到,兩軍之間的距離,不超過五十裏地。

洪承疇帶領的將士,一共是六萬五千人,除開一萬白杆兵軍士,餘下都是江寧營的將士,這些將士,都是身經百戰的,而且在沙漠和草原進行過鏖戰,素質是不用說的,相對來說,白杆兵的戰鬥力稍微弱一些,所以說,按照洪承疇的計劃,一萬先頭部隊首先投入到戰鬥之中,餘下的四萬江寧營將士,最為第二梯隊,緊跟著上陣廝殺,至於說一萬五千白杆兵軍士,安排在最後。

這樣的安排也是符合實際情況的,白杆兵的裝備差一些,戰馬奇缺,江寧營將士就不同了,經過互市的補充,基本做到了每人一匹戰馬,行進的速度要快很多,雖說四川的地形複雜,山地居多,但戰馬的速度,還是遠遠超過了行走的速度。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安排,令馬祥麟不幹了。

白杆兵遭遇了慘敗,差點就全軍覆沒了,對於流寇有著刻骨的仇恨,按照土家族的習慣,遭遇了這樣的深仇大恨,一定要親自報仇,手刃仇人,逝去的族人靈魂才有可能得到安寧,所以說,馬祥麟早就想著。圍剿流寇戰鬥開始之後,白杆兵必須要參與到每一次的戰鬥之中。當然,馬祥麟也有自知自明,白杆兵的戰鬥力,與江寧營將士是不能夠比較的,不管是個人的戰鬥能力。還是綜合素質,都有著一定的差距。

重新組建白杆兵之後,馬祥麟帶領軍士進入了江寧營,一切都按照江寧營的要求進行訓練,這期間還發生了不少的故事。

白杆兵的驍勇,在朝廷之中是有著一定的名氣的,特別是迎戰後金的那一戰,打出了威風,但因為風俗習慣的問題。白杆兵也存在一些問題,關鍵是在服從指揮方麵,或者說是在軍容軍紀方麵,存在缺陷,這是致命的缺陷。

軍容軍紀是軍魂非常重要的體現,一支軍隊是不是能夠無敵於天下,關鍵在於軍魂,散漫的作風是能夠很快毀掉一支軍隊的。這樣的軍隊,麵臨危險的時候。大家能夠團結一致,若是在和平環境裏麵的時間長了,結局一定是一盤散沙。

白杆兵之所以一直都沒有散掉,那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艱苦,很多的時候,生活都難以維持的。沒有進入到相對優越的環境裏麵,大家都有危機感,所以得以維持下來,若是有了江寧營將士這樣的待遇,恐怕早就出問題了。

所以說。進入江寧營之後,洪承疇親自負責訓練白杆兵,蘇天成的心思他是知道的,白杆兵遲早是江寧營的一部分。

整頓白杆兵作風散漫的問題,洪承疇是下定了決心的,訓練初期,強調了軍紀,一次違反,帶隊的軍官跟隨受罰,和違反的軍士一起,領十軍棍,第二次違反,軍士所在的小隊所有人跟著受罰,違反的軍士領二十軍棍,其餘軍士每人領十軍棍,至於說負責的小隊長,撤去小隊長的職務,第三次違反,違反的軍士直接斬首,小隊所有軍士,每人領十軍棍。

這個製度,嚴格執行下去了。

習慣於散漫的白杆兵,初期不以為意,大家挨了軍棍,還嘻嘻哈哈,隻到後來,執法營嚴格執法,一次性斬殺了十餘個白杆兵軍士,大家才知道,什麽是軍法。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白杆兵開始發生變化了。

馬祥麟的思想,也有一個轉變的過程,白杆兵有著這樣的認識,與他的思想有著直接的關係,雖然知書達理,但馬祥麟一直認為,帶兵打仗就是要愛護軍士,要體會到軍士的難處,打了勝戰,享受一下是理所當然的,大家都是將腦袋別在褲腰上麵,說不定哪一天就喪命了,該享樂就要享樂,何況白杆兵一直都很艱苦。

洪承疇不留一點情麵,在斬殺十餘名白杆兵軍士的時候,身為主帥的馬祥麟,也領到了十軍棍,而且是當場執行的,也正是這十軍棍,打醒了馬祥麟,讓他真真切切的明白了,白杆兵和江寧營的差距在什麽地方。

其餘的白杆兵軍士,更是不用說了,上萬人看著自己的主帥被按在地上,軍棍打在屁股上,血肉模糊,斬殺的人頭擺在桌上,看起來是那麽的猙獰,他們開始隱隱明白了,什麽是軍魂,什麽是軍紀。

能吃苦是白杆兵最大的優勢,也是土家族的巨大優勢,從上生活在艱苦的環境裏麵,認為吃苦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說,洪承疇的訓練,進展還是很快的,隻不過白杆兵長期在山區生活,對於平原野戰和草原、大漠作戰的技巧,還需要進一步的熟悉,說白了,白杆兵習慣於遊擊作戰,神出鬼沒,但對於大兵團的正式作戰,還是有些陌生的。

幾個月的訓練,馬祥麟感受到了白杆兵的變化,內心裏麵,他完全認可了江寧營,甚至認為自己就是江寧營的一份子了,其實蘇天成曾經也詢問過,若是剿滅了流寇,白杆兵是不是希望到遼東戰場去再續輝煌,馬祥麟當然是一口答應下來了。

江寧營是什麽身份啊,大明朝最為強悍的軍隊,走到了任何的地方,人家都不敢小覷的,白杆兵雖然勇猛,但畢竟是少數民族的軍隊,土司的軍隊,在朝廷文武官員看來,是低人一等的,一旦白杆兵進入了江寧營,身份發生徹底的改變,大明為人敢小覷了。

至於說拉山頭和保持自身實力的想法,馬祥麟是完全沒有的,這方麵,讀過很多書,還是幫助了他,沒有保存自身實力的狹隘思想。

洪承疇做出來具體的布置之後,馬祥麟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賀人龍帶領先頭部隊,他沒有意見,但一萬五千白杆兵,至少要有一萬人加入到先頭部隊,自己也跟著,統一歸賀人龍指揮,若是白杆兵軍士拖慢了軍隊的行程,甘願接受軍法處置。

馬祥麟提出來反對意見之後,一些江寧營衛指揮使也開始提出來不同的看法。

熊子健的發言很是關鍵,他指出來,李自成帶領九萬流寇,下定決心攻打夔州府城,也就是破釜沉舟的做法了,沒有留下任何的後路,也知道江寧營將士一定會增援的,這樣的情況下,先頭部隊的人數太少,可能起不到決定乾坤的作用,五萬江寧營將士和一萬五千白杆兵,先頭部隊至少達到三萬五千人,這樣才能夠形成聲勢,給予流寇沉重的打擊,就好比是五根指頭,一巴掌扇到臉上,和捏成拳頭打到臉上,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洪承疇稍微思考之後,接受了大家的建議。

他做出來了調整,先頭部隊依舊是賀人龍負責,自己跟隨先頭部隊行動,江寧營三萬將士組成先頭部隊,馬祥麟帶領五千白杆兵,也跟隨先頭部隊行動,先頭部隊的總人數達到了三萬五千人,餘下的三萬人作為第二梯隊,熊子健負責指揮,兩軍之間的距離,不能夠超過一百裏地,先頭部隊必須在八月十一的午時之前,抵達夔州府城,熊子健帶領的三萬將士,必須在八月十一日申時之前,抵達夔州府城。

大軍迅速開始行動了。

考慮到流寇有可能在距離夔州府城不遠的地方,埋伏軍士,洪承疇專門做出來了強調,不理會小股的流寇,不管遇見什麽樣的情況,都必須朝著夔州府城的方向前進,沿途不要計較將士的傷亡,若是有將士落伍了,自己想辦法回到夔州府城,大隊人馬繼續前進,不會照顧落伍的將士,這似乎和不拋棄不放棄的要求有些違背,但洪承疇的解釋非常清楚,夔州府城有太子殿下、蘇天成大人,還有一萬二千江寧營將士,孰輕孰重,根本不需要解釋。

軍士行軍的速度快的驚人,大家甚至不顧惜戰馬的體力了。

蘇天成是江寧營的靈魂,在將士的內心深處,蘇天成就是江寧營,江寧營就是蘇天成,若是蘇天成出現了什麽意外,將士有活不下去的感覺,至於說太子殿下,在眾多將士的心目中,地位稍微遜色一些。

望著飛奔的將士,洪承疇臉色稍微好了一些,他知道,身在夔州府城的蘇天成等人,一定在苦戰,麵對九萬流寇,夔州府城內的江寧營將士,麵臨著巨大的壓力,自己這邊的速度越快,越能夠減少江寧營將士的傷亡。

至於說流寇攻破夔州府城的後果,洪承疇沒有想過,他相信,李自成做不到,根本不要想著攻破夔州府城,哪怕流寇的人數再多一倍,也不要有這樣的妄想。(未完待續。。)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