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縣城周府。

周康已經回來了,此刻,他正在書房裏麵,向周延儒詳細稟報一切的情況,包括江寧縣的變化,以及自身的理解等等。

周延儒聽得非常仔細,神情嚴肅,一直都沒有插話。

出現這樣的情況,的確是很少見的,周延儒思考問題的時候,或者是要做出來重大決定的時候,臉上才會出現如此的神情,看見這樣的情況,周康知道,自家老爺,一定是想到了不少的事情,估計是要做出來一些決定了。

周康剛剛稟報完畢,周延儒就開口了。

“周康,蘇天成沒有留你吃飯,你是不是有什麽想法啊。”

“老爺,在下沒有什麽想法的,在下覺得,蘇天成如此的處理,是很合適的。”

“嗯,看來你的認識,還是很不錯的,蘇天成盛情接待了你,說出來這邪,意味深長啊,看來我還是沒有能夠特別注意到蘇天成,假以時日,蘇天成必然能夠名動我大明,不管是溫體仁,還是我,都比不上他啊。”

“老爺,您為何這樣說啊。”

“你想想,蘇天成才多大的年紀,弱冠之年,當初選擇了外放,就已經是非同一般了,且不說他立下的這些功勞,光看江寧縣的情況,就可以知道,他是文武兼備的,而且在處理官場上諸多事宜之時,有著自身的認識,這樣的俊傑,我還是第一次遇見啊。”

周康點點頭。他跟隨在周延儒的身邊,見到了太多的官吏。內心也是有著如此想法的。

“周康,辛苦你一趟,你馬上到廄去,找到陳於泰,陳於泰呆在廄,沒有什麽出息了,若是我預料不錯,他很快就要被排擠了。甚至會辭去官職,老實說,陳於泰的能力,遠不及蘇天成,當初明確他為狀元,不是明智之舉啊,不過事情已經是這樣了。隻能是想辦法補救了。”

周康再次點點頭,當初就想到了這個問題,在朝廷裏麵,陳於泰一直都是緊緊依靠自家老爺,如今,自家老爺辭官回來了。陳於泰不可能有好的處境。

“陳於泰的能力還是有的,在翰林院一年的時間,學到了不少的東西,但眼光也是有些高的,不符合實際情況。加之皇上對他期望很大,可實際上。陳於泰沒有做出來多少的業績,一切的光芒,都被蘇天成掩蓋了,溫體仁成為了內閣首輔,肯定是要進行一番清理的,有些官員,善於見風使舵,可陳於泰不行,他不能夠這樣做,所以說,他的前途,基本上沒有了,你馬上到廄去,找到陳於泰,叫他馬上請求外放,直接要求到應天府,最好是到江寧縣,哪怕是做縣丞,也是可以的。”

“老爺,這樣做,恐怕有些不妥啊,陳公子是殿試狀元,到了江寧縣,做七品的縣丞,傳出去了,恐怕被人家笑話的。”

“唉,你怎麽也有這樣的看法啊,這不是笑話不笑話的事情,陳於泰跟著蘇天成,必然能夠學到很多的東西,也借機打磨一下他的性格,如若不然,按照他現在的性格,肯定是被貶斥回家,一輩子都不要想著能夠做事情了,對比眼前的遭遇,還有今後的前途,這點的委屈算什麽啊。”

“老爺,在下擔心,陳公子不一定有這樣的認識啊。”

“這我知道,我已經寫好了一封書信,你找到陳於泰之後,直接交給他,叫他認真看看,同時,你也多和他說說,你也見過很多事情了,知道該怎麽說的。”

待到周康接過了信函,周延儒再次開口了。

“一定要耐心,說服陳於泰,這是最好的機會了,蘇天成已經舉薦江寧縣縣丞盧天明了,按照我的理解,盧天明很有可能直接進入六部了,若是錯過了這個時機,今後就不好說了。”

薑是老的辣,周延儒的考慮,不可謂不深遠,將陳於泰安排到蘇天成的身邊,本身的意思,就是留下來力量,蘇天成得到提拔,是遲早的事情,依照陳於泰的身份,下一步就是接任江寧縣知縣了,在這樣的地方,耐心做事情,哪怕不要有什麽創新,按照蘇天成安排好的道路,一步步的發展,再次進入廄,擔任重要職務的時間,指日可待。

這些道理,周康是明白的,以退為進,在自身處於不利的情況下,找尋最好的途徑,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最為明智的選擇。所以說,他的任務是很重的,陳於泰是殿試狀元,翰林院從六品的修撰,到江寧縣來,出任七品的縣丞,怎麽都是不可想象的,要做通這個工作,可不簡單。

蘇天成也在考慮。

江寧縣的發展,已經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但千萬不要以為,江寧縣發展了,自己就算是成功了,可以將這裏的經驗,複製到其他的地方去,這肯定是不行的。

江寧縣的情況特殊,這裏是京畿縣,以前大明朝的廄,商賈雲集,經濟基礎是很不錯的,所以說,在這樣的地方做事情,隻要方向準確了,往往是事半功倍,可到了其他的地方,就不一定了,比如說北方的廣大地區,利用這樣的辦法,想要發展經濟,肯定是不行的。

經濟發展,有著自身的規律,關鍵是要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

再說了,大明朝危如累卵,麵臨的問題太多了,必須要從根本上,予以改變,可這種改變,是驚天動地的,改革必然要牽涉到官僚士紳集團的利益,肯定是要引發他們的反彈,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肯定不能夠有這樣的動作。

所以說,發展的道路隻有一條,那就是先軍政治,也就是大力發展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軍隊,平息內外的騷亂,剿滅流寇,剿滅後金,待到局勢稍微穩定之後,再來想辦法,對大明的官僚集團動手。

要做到這一點,也不是簡單的事情,自己的身邊,必須有一幫強有力的支持者,這些人,還必須是有著非常不錯能力的。

大明朝畢竟是文人集團把持的,所以說,還是要團結一部分的文人,形成一個截然不同的文人集團,這些文人,能夠分布大明各省,在廄裏麵,也有一定的發言權。

要做到這一步,談何容易。

蘇天成自己不過是六品的知縣,在廄裏麵,根本就沒有話語權,江寧縣的地方太小,舉薦官員,也是有困難的,迄今為止,他僅僅舉薦了盧天明和孫傳庭,相信這兩人,很快會有新的職務了,至於說留在廄的熊子酵鄧輝,還需要蟄伏,無依無靠的兩人,不可能到重要的職位上麵,鄧輝還需要參加會試,發展的步伐更慢。

身邊的劉仲基,還是不錯的,但也需要參加鄉試、會試和殿試,尋求正牌的出身,否則,也隻能夠是在基層混,最多能夠做到知縣,算是逆天了。

他曾經想到了東林書院。

通過劉雲清,來改變東林書院,讓東林書院的學子,按照自身的想法來發展,這可以成為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可目前的情況看,這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這麽長時間過去了,劉雲清的影響有限,要不是自己和黃道周的那一番辯論,相信東林書院,至今還不回有學子主動到縣衙來做事情的。

江寧縣幕僚集團,已經是蘇天成儲備人才的基地了,劉雲清的手下,有了四十多人了,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東林書院的學子,平日裏和劉雲清的關係,就很不錯的,通過好多次的接觸和辯論,這些人的想法,發生了一些細微的改變,加之江寧縣的變化,確實是很大的,這些人到了江寧縣縣衙,算是脫離了東林書院。

東林書院的魁首錢謙益,本來是有著一寫法的,但黃道周卻支持這樣的做法,認為蘇天成的見識不一般,東林書院的學子,可以做出來自身的選擇,加之新上任的範景文,不是東林黨,也不是複社的成員,同樣是支持蘇天成的。

如果是和平年代,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也是可以的,經過幾年的時間,慢慢發展,水滴石穿,但身處明末,蘇天成沒有那麽多的時間,如果不能夠快速的做出來一些事情,恐怕還沒有等到他施展手腳,大明朝已經轟然倒地了。

所以說,團結同窗,爭取到他們的支持,是最為便捷的辦法。

朝廷裏麵的官員,蘇天成暫時不會考慮,這些官員,大都是人精,見風使舵,有著牆頭草的本能,難以有自身的認識,那些給事中和禦史,更是一根筋,以彈劾官員為榮,甚至不顧及發展的大局,見識也有限,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都要爭論好半天的。

蘇天成不會想到,他的思想,與周延儒的某些想法,不謀而合。

後來的發展也證明了,周延儒不是笨蛋,確實是有著一定的見識的,也是一心為著朝廷考慮的,至於說個人的能力,那是另外的話題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T